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8-06)

                                                                                                                                    王祺扬

  制造业是立省之本、兴省之器、强省之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我省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要突出“六抓”。

  一、抓技术改造,巩固提升传统动能。一是加快去产能。巩固钢铁化解过剩产能成果,配合发改部门取缔“地条钢”,防止死灰复燃;分类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市场出清。二是全力抓投资。今年以来我省工业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下滑比较严重,成为工业增幅回落的主因,必须以抓技改、降成本为切入点,确保投资增速。要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聚焦产业链“短板”领域,围绕设备更新换代、节能降耗、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抓好投资一批过100亿元的重点项目技术改造。民营投资方面,大力简政放权,放开电信、能源等对民企的限制,帮助民企排忧就难等,促进民企愿投敢投。三是大力降成本。加强对企业减负工作的协调跟进,大力推动制约我省工业发展的工业电价、社保缴费比例偏高等突出问题。及时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继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督查。四是稳妥去杠杆。协调推动长江产业基金、省级股权引导基金等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精准对接,支持企业发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策性债转股,帮助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215家民营企业全面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民企上市融资。五是着力补短板。帮助企业补软硬件短板、发展及制度的短板。贯彻落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五条”,用好用活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形成竞争新优势。

  二、抓先进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是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的核心载体。一是坚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导航等细分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培育一批“小巨人”。二是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立足湖北智能制造科研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支持武汉“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城市试点示范,突出汽车、机械、电子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应用计划。组织开展50家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千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三是提升工业创新能力。聚集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建立“法人实体+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新型创新载体,统筹谋划创建5-10家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业大数据中心。加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度,建立市场化机制,努力将“信息光电子”“高端数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三个省级创新中心打造成国家级。四是扎实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优势支柱产业,瞄准一批市场需求大、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具备产业基础的领域,加强“四基”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夯实湖北制造业基础。

  三、抓网络技术和制造业融合,提升产业能级。重点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深入实施“宽带湖北”行动,全面推进宽带普及提速、移动互联网等“五大工程”,武汉骨干直联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开发区和重点企业实现G级宽带和100M以上专线宽带接入,加快全域通光。二是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聚焦汽车、机械、化工、轻纺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60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贯标对标企业,推进软硬一体、网络互联、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应用示范“五位一体”融合创新。三是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加快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等“新四基”能力建设。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加快楚天云、宜昌三峡云、襄阳云谷等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建设。谋划建设湖北工业云平台,加快创建武汉“中国软件名城”。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培育壮大东风、武钢、烽火通信、中治南方等一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四是培育新兴模式,拓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空间。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在纺织、汽车等行业,大力发展众设、众包研发设计模式。推广个性化定制,支持和引导家电、服装等行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强化服务型制造,鼓励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四、抓质量品牌,提升工业有效供给能力。扎实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一是滚动实施“工业千项精品工程”。在消费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领域,滚动开发千项工业精品,重点培育烽火科技、中国劲酒等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和百亿级品牌企业、十亿级品牌产品。二是积极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推进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创建自主品牌,培育壮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产业集群品牌。三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折不扣执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湖北工匠人才;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导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

  五、抓绿色转型,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一是加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型产业。以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为重点,壮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提升利用水平。重点发展以宜昌为主的循环型磷化工产业、以武汉为主的循环型钢铁产业、以黄石为主的循环型有色产业、以吸纳沿江火电厂排放粉煤灰为主的循环型建材产业。二是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发展以武汉、襄阳为主的报废汽车拆解循环利用产业,以武汉、荆门、荆州为主的废旧家电及电子电器产品循环利用产业,以襄阳为主的废旧金属循环利用产业,以孝感为主的废纸循环利用产业。三是壮大发展再制造产业。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为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东风康明斯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以武重、华中数控、武汉千里马等公司为代表的机床、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产品和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进石化、造纸、印染等行业退出人口密集区和搬迁改造入园。

  六、抓优化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跨越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服务对接,突出钢铁、汽车、食品、纺织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链对接服务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企业融资服务对接平台。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平台网络开展创业辅导、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等各种服务。实施企业人才培育工程,推进“123”企业家培训计划、银河培训工程等品牌计划培训和常规专项培训。开展以机关干部“三进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专项行动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楚天行”活动。 ■

  (作者系湖北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