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奋力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7-08-06)

                                                                                                                                    丁小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支持在幕阜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支持咸宁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咸宁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咸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咸宁正处在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坚持绿色崛起,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

  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指引。绿色是咸宁最大潜力、最好财富和最硬品牌。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不断释放绿色潜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崛起优势。

  (一)坚守绿色生态的底色本色。咸宁绿色资源得天独厚,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生态地区,主要河流有陆水、金水和富水三大水系,水面面积万亩以上的湖泊有西凉湖、斧头湖、大岩湖、密泉湖和黄盖湖,全市森林覆盖率49.47%,城市绿化覆盖率38.92%,享有中国桂花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等美誉,荣获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咸安区拥有“金桂湖省级湿地公园”和“向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温泉城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湖北潜山森林养生基地”。我们要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三禁三治”治理、“三非三水”行动,把绿色作为咸宁的本色和底色传承下去。

  (二)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绿色发展是前提,是发挥咸宁生态优势的不二法门。近年来,咸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推进绿色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咸宁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但是,咸宁欠发达、总量小、底子薄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仍是制约咸宁发展的最大短板。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双重任务,如果我们选择常规方式推动发展,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咸宁要实现后发先至,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必须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实现由“总量跟跑”向“绿色领跑”转变。

  (三)坚定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从咸宁制定《绿色崛起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到咸宁“十三五”规划作出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再到咸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战略,着力打造“香城泉都”,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的战略部署,绿色崛起始终是咸宁赶超跨越发展的“主旋律”。今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咸宁提出了“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的目标要求,这是省委赋予咸宁的新定位新使命。咸宁要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于特色产业支撑。我们要依托绿色生态优势,突出地方产业特色,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夯实产业基础。

  二、持续放大绿色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特色产业是关键。作为生态大市,咸宁必须因地制宜,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兼收的绿色崛起之路。

  (一)规划产业功能分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近年来,咸宁围绕苎麻、竹、茶、钒、石材等特色资源,着力推动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鄂南特色的产业集群,咸宁市机电产业、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嘉鱼县管材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咸安苎麻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百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按照咸宁主体功能定位,根据全市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动对接湖北自贸区建设,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基地。突出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梓山湖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滨湖绿色发展先导区、咸嘉临江产业园区等八大产业区聚集分工协作,彰显咸宁产业发展特色。以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作为统筹南北、支撑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产业发展谋划,嘉鱼、赤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精品钢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咸安区到赤壁一带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城、崇阳、通山县和咸安区大幕山地区以幕阜山旅游公路主线及其支线两侧为重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新型工业、边贸物流和健康养老等六大产业。

  (二)打造五个千亿产业,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配套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将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彰显、绿色环保、竞争力强的千亿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以羊楼洞茶叶、黄袍山油茶、巨宁森工等企业为支撑,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楠竹、水果、蔬菜、茶叶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方面,以核能设备、水电设备、风能设备、光伏太阳能设备等领域为重点,将咸宁打造成为技术领先、应用率领先、有较强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和能源科技高地。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宝塔光电、瀛通电子、维达力电子、南玻光电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向新兴领域、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拓展,将咸宁打造成中部地区有完整配套能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中心。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方面,主动对接武汉汽车产业资源,以中合华浦新能源汽车、三环汽车方向机等企业为支撑,重点发展汽车机械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材料、汽车电子、汽车装饰等产业,着力打造华中汽车配件及用品电商基地。食品医药产业方面,依托红牛、黄鹤楼、福人药业等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着力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聚中心、国内现代中药及植物药创新产品研发高地和领先的产业基地。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做优特色产业。近年来,咸宁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不断加强质量品牌工作,精品名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要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结合创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国际生态城市”的目标,建立健全“绿色咸宁”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楠竹、油茶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一批生态农业品牌,推动千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强化工业企业质量提升工作,支持企业争创名品、名企、名牌,鼓励企业申报政府质量奖,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卓越企业。发挥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先行区、全国森林养生示范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效应,大力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筹建“砖茶标准国际联盟”,筹办“砖茶标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放大《湖北温泉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咸宁温泉水质标准》等首批“荆楚好标准”品牌价值效应,加快编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系列绿色标准,以标准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三、坚持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加快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

  加快建成特色产业增长极,对于咸宁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必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注重产业融合、招商引资和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版”。

  (一)认真做好融合文章。咸宁农业有楠竹、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砖茶销售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茶油、竹制品、蔬菜等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工业有机电、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服务业有旅游、健康养老、文化等主导产业。在三产融合方面,要着力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到一二三产业融合渗透,推动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健康养老、工业与旅游、旅游与健康养老、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园区三产纵向融合进程。在跨界融合方面,要做好“互联网+”和“+互联网”两篇文章,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在产城融合方面,按照“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城市发展路径,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扎实推进“一城十区二十景”建设,打造鸡汤小镇、桂花小镇、樱花小镇、滨湖度假小镇等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培育产城融合发展新优势。

  (二)深入开展“三抓一优”。用好用足“三抓一优”这个抓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力以赴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优环境,不断夯实经济底盘。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狠抓投资这个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实施好招商引资“十七条”,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的前延后伸、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产业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和领导带头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绿色环保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引导投资重点向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环境保护、特色产业等领域倾斜。坚持重大项目领衔包保等制度,大力实施“211工程”(每年20个产业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持续开展“一季一拉练、一季一排名、一季一开工、一季一签约、一月一问政、一月一专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天天推、广播问政周周约、电视问政月月办的“全媒体”问政模式,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咸宁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机电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转型,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绿色新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创建以青砖茶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制度供给,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当好“保姆”。以咸宁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以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咸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职教城众创空间、市青年企业中心等为载体的众创空间,着力建设机电、砖茶、油茶等特色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升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加快建设绿色银行、养老健康保险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和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香城产业基金,大力推进贺胜金融小镇建设,将市金投集团打造成为政府金融服务的主平台,认真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以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着力提高党支部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支部和党员成为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的“主心骨”和“急先锋”。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线识别、培养、考察、选拔干部,鼓励党员干部到特色产业发展等一线建功立业。完善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记功奖励暂行办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干部干事创业,形成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中共咸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