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振兴中医药 服务老百姓

(发布时间:2017-08-06)

                                                                                                                              本刊记者 姜晓晓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抓好健康湖北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院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之一,在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作为湖北省中医龙头医院,拥有149年历史的湖北省中医院肩负着引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使命。该院面向“健康湖北”建设的需要,通过“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专病研究网络建设、联手湖北25家三甲医院组建中医联盟、组建湖北省中医院医疗集团、与社区联手建设医联体等有力举措,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使中医药更加深入地融入百姓生活,让百姓健康获益。

  “四位一体”模式破解中医药科技创新难题

  湖北省中医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868年,成立于1978年的湖北中医药研究院则是中国最早的6所中医药研究院所之一,2002年两个单位正式融合为湖北省中医院,一院五址(花园山院区、凤凰门诊、光谷院区、省直分院、建设中的武东院区),现拥有开放病床2081张,2008年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后,湖北省中医院“变身”全国唯一一所“四位一体”发展的省级三甲中医院,同时具备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四个“身份”。

  如何发挥好“四位一体”优势,将其转化为真正的推动力,是湖北省中医院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创建,既是历史发展的沉淀,也是不断探索得出的结论——医药产教研不能隔离、必须相互协同发展,这是切合湖北实际、聚焦资源配置的科学发展模式,也是符合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径。”湖北省中医院院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涂远超认为,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事业要图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到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仍显不足,创新主体作用有待强化,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需加强……”2016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目前中医药科技创新存在的“四大问题”。对此,省中医院依托“四位一体”的独特优势,一一找准方向,各个击破。在创新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人才及管理机制方面发力,在管理上采取纵向分类管理运行机制与横向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室的三级纵向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大课题、大协作”的研究格局,中医临床与科研有机结合,资源配置与创新绩效、资金使用效率、成果产出挂钩相结合的模式。

  目前,湖北省中医院已经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机融合,构建了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同时,又借助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优势,全面展开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因此,省中医院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运用的转化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无缝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和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强化中医适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立健全中药产品和中医适宜技术标准。该院还广泛开启院院、院校、院企合作,整合资源,加快成果转化。省中医研究院本身就有着历史悠久的制剂研究,从新品种研发、新剂型研究、新工艺采用、新质量标准制定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加快了湖北省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及临床用药需求,有力支撑和推动了临床特色专科发展。

  涂远超认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创新投入和平台分散难题,整合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形成集医疗、科研、保健、新药、教育等资源的立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便于形成便捷、高效、无缝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和机制,利于凝练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在2017年5月公布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名单中,湖北省中医药研究成功入选,全国仅11个单位进入该项目库,这个消息让省中医院人感到振奋,严苛的遴选条件正好验证了近几年来“四位一体”模式的正确性。独有的“四位一体”模式是该院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遵循中医院发展规律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与此同时,湖北省中医院还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支撑,打通平台,整合资源助力科研产出,全力构建集产学研医于一体的、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聚焦湖北道地药材研发和中医适宜技术研究的开放性中医药协同创新平台,为振兴发展湖北中医药事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引领。

  “三圈联动”打造多级医联体惠及百姓

  生病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就拿排队挂号来说,在长长的队伍中翘首企盼的滋味实在不好受。门急诊人满为患、诊疗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是医疗资源供求关系的紧张和不均衡。近年来,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医疗联合体,通过分级诊疗来实现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成为推进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手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湖北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要求,湖北省中医院制定了“三圈战略规划”,积极探索三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和运行路径。

  ——“内圈”,建立医联体和开办连锁门诊。该院立足于属地武汉市武昌区和洪山区,目前已与洪山区卓刀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鲁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武昌区水果湖省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了医联体建设协议,并已安排专家在社区讲课、坐诊、查房。参与武昌区政府举办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建设,同时拟在武汉市内建立10家连锁门诊,探索一种可复制的运营模式,让医院的名中医参与门诊建设,把纯正靠谱的中医送到患者身边。

  ——“中圈”,成立紧密型医疗集团。以武汉市为中心,以两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拟选择10家左右中医院,打造紧密型医疗集团,建立以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资源纵向配置为主,横向配置为辅的紧密型、全面合作的医疗集团。通过集团化管理、集约化运营,不断降低运营成本,采取全方位深度合作,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管理上打通,医疗技术看齐,教学与科研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集团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最终造福广大患者。目前,湖北省中医院已经与赤壁市中医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和洪湖市中医医院等12家基层中医院签约。

  ——“外圈”,组建湖北省中医联盟。2016年3月,在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湖北省中医院牵头组建了湖北省中医联盟,全省25家三甲中医院全部加入。一年多来,联盟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着力提升各联盟单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组建联盟名医团,启动湖北省中医联盟名医团巡回医疗活动,举办了湖北省首届健康养生节和中医绝活展示,较好宣传了中医药的特色医疗服务,弘扬了传统文化瑰宝。同时,借鉴肝病全国联盟经验,推进肾病、脑病、骨伤、针灸、推拿康复等国家重点专科省级专科联盟建设。

  社区医联体、连锁门诊、中医联盟、医疗集团共同形成了湖北特色中医医联体新模式,横向和纵向织成了一张松紧有度的网,网内成员互相联系,协作成长,提升湖北省的中医服务水平,让“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惠及湖北各地患者。

  “医疗联合体这一创新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的优势技术与设备,通过先进带动后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现专家、技术、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共享。这意味着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患者能够就近获得便捷、可靠的诊疗服务,体现出国家新医改方案‘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精神。”涂远超表示,未来希望打通壁垒,使联盟单位内的特色院内制剂在联盟内流通,让患者不用跑腿,就近就可以买到各家医院的院内制剂。

  “两以”战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走进省中医院凤凰门诊,记者发现,在排队候诊的人群里,不乏中青年人。

  “我一直觉得背部酸疼发冷,去医院看了几次,也拍了片子,就是查不出问题,也说不出是什么病。”46岁的刘女士是一名文职人员,特意请了半天假来看中医门诊。“医生说这是痹病,肌肉疼痛、经络不通,中医里有这么个说法。”刘女士说,原本需要每天贴暖宝宝的她,经过半个月中药调理后,终于不觉得那么酸疼了。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目前老百姓逐渐知晓并接受‘治未病’理念,更加关注自身亚健康状态,比如肥胖、易困、虚弱、心神不宁等,并且主动来我院寻求帮助。”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徐文华教授说,近年来,该院大力发展临床科室“治未病”的科研和临床能力。

  2016年,在湖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6万人中,有8成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这种现状,2017年,该院专设治未病中心,包含体检中心和亚健康调理门诊,亚健康调理门诊开诊以来,接诊数百人,女性占半数以上。调理门诊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仪、舌脉诊断仪、经络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进行体质辨识、脏腑功能状态评估等,经22位中医专家对症综合评估后,开具健康处方、养生指导、中药调养指导等,还可以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针刺、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干预。

  除了治未病中心,省中医院针灸科、肝病科、骨伤科等科室都更加关注患者亚健康状态。针灸科主任周仲瑜教授说,作为亚健康的典型症状——肥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院设有减肥专科,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我科开展针灸减肥临床工作10余年,收集单纯性肥胖症患者1000余例,总有效率达80%。”周仲瑜说,该科室承担了针对肥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一系列研究。

  要让老百姓真正信赖中医,只有用疗效说话。今年,湖北省中医院提出“两以”战略,一是以医疗为主体,科研教学为两翼,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不仅大力奖励医疗业务精进的临床科室,还拿出大笔资金重奖科研,鼓励大家提升科研能力;二是以健康为中心,精医良药为支撑,实现医健养立体发展。

  为实现医院从“看病模式”向关注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模式”转变,湖北省中医院整合资源,先后设立“陈如泉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姜惠中健康生殖诊疗中心”“骨伤诊疗中心”“针灸推拿康复特色诊疗中心”“健康管理治未病诊疗中心”等五大诊疗中心,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中医疗效,探索跨科治疗路径,向精细化专科迈进,并在精细化的专科分类上进一步研究更多疗效确切的适宜技术甚至新药,让中医药在生殖、养老、康复、保健等各领域都发挥积极作用。

  去年,省中医院还启动“五专”建设,即专科、专病、专家、专技、专方相统一,纳入专科专病建设的科室,要围绕1至2个优势病种,深入研究、梳理资料,参考国内医院在专科建设上的有益经验,广泛收集、挖掘、引进、研究、应用各种特色疗法和中医适宜技术。经过医院学术委员会论证,建立中医诊疗规范和路径,围绕专病筛选优化专剂专方,深度开发医院制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不仅受到患者欢迎,还能进一步收集有效研究病例,为科研提供大量病例库,为专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巨大可能性。目前第一批认证了16个专病,比如小儿厌食症、湿疹、焦虑性失眠等,这些专病门诊的陆续开诊,让患者选择更有针对性,疾病也能得到更专业的诊疗。■

  本栏目编辑:筱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