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推进湖北自主创新战略高地建设

(发布时间:2018-07-10)

联合课题组

  当前,湖北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抢抓国家谋篇布局的战略机遇,打造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是湖北亟需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建设自主创新战略高地的目标定位
  1. 在创新要素配置上,形成“五链融合”示范区。在创新环节,要通过高地建设来吸纳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技术与高端人才、资本。人才环节培育创新精神与引进创新人才并重,区域内外创新人才汇集;金融资本环节形成开放高效的资本市场和有利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在创新要素整体协调方面,产学研高度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集群活动活跃。
  2. 在创新生态环境上,形成“制度红利”标志区。率先打通政策梗阻,协调相关创新政策。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政策制定相互协同化、系统化。创新型人才以其创造性知识投入获取主要创新红利的制度框架完善,职务成果权利主要归科研团队政策有效落实。区域内创新文化深厚,拥有高质量的符合创新规律的制度创新探索活动,积极推动创新制度立法,政策红利能有效转化为制度红利。
  3. 在创新综合实力上,建成“高端发展”先行区。拥有可以鼓励企业部门的研发活动研发体系,支撑一批在技术上和价值链上处于高端地位,对整个产业链和相关领域具有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拥有完整的创新平台与路径促进传统行业有序向高端产业改造转化。
  4. 在创新功能布局上,建成“多极支撑”引领区。区域内整体布局合理、层级鲜明、功能互补、要素流通无阻的城市创新网络群。网络群内主要城市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区域产业发展的融合和对接,形成产业在产业链上梯度有序分工,不同产业集群在空间价值链上实现错位发展。各种生产要素、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高度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在区内自由流动。各创新型城市有激励和期望在整体上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建设自主创新战略高地的对策措施
  1. 改进创新的框架体系。建立功能完善的创新体系,一是在教育层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关注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实施旨在提高研发人员资质与效率的改革措施,促进职业培训常规化与制度化;二是在企业层面,运用技术标准培育创新,建立研发资助体系为企业部门的研发提供额外激励,鼓励企业将创新作为商业战略的核心,以产业升级引导产业创新谋划,为企业提供完整的创新平台与路径支撑;三是在金融层面,培育开放和高效的资本市场,吸引高风险投资领域具有识别能力和投资能力方面经验的公司和专家,以及准备投资于回报期较长的行业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以支持新生创新型企业的建立、市场开拓以及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四是在政产学研结合层面,促进公众对科技与创新的认知、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可,谋求对科研机构竞争性资助与制度性资助的平衡,创建创新领域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组建创新联盟,促进科技园区中创新焦点和科技园区外资源的集成,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集群活动。
  2. 推出政策组合包。一是以体制机制创新来疏导及协助已有政策落地生效。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科技十条”及实施细则相关政策,融入到我省的实施办法文件之中。建立创新型人才以其创造性知识投入获取主要创新红利的制度框架,落实职务成果权利主要归科研团队的政策,建立大知识产权的统筹管理体系,探索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合一”知识产权审判受理实践,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二是出台鼓励“五链融合”的政策体系。出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创新思维,通过高地建设来吸纳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技术与高端人才、资本。加大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市场又懂转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强此类人才在“百人计划”中的数量。积极打造职业教育高地,纠正人力资源偏见。通过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联动,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推动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创新推广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贷保联动模式,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创业的逐级放大推动作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基金形式参与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三是实施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政策,关注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公共产品和科技项目方面的创新政策研究。大胆探索创新,深入分析商业化前采购模式实施的基础与条件,引导、整合重大公共需求,进行商业化前采购的政策准备和机制设计。如在环境、能源、交通、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对包括研发服务在内的产品创意、方案设计和样机原型制造等研发活动给予商业化前采购。
  3. 推进多层次梯度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是探索“一主两翼多极”的城市创新网络群。通过各城市在创新模式中的不同选择和创新网络群中的不同定位分工,在不同的创新优势维度上,对创新网络群中的其他主体发挥溢出和辐射作用,使得各创新型城市在整体上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提高湖北省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形成多层次、梯次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宣传创新精神,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探索符合创新规律的制度创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制度红利。以国家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验方案》《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和武汉市纳入国家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以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带动襄阳、宜昌自贸片区快速发展,并形成创新要素与示范区资本、产业、供应链、市场推广人才、高素质劳动力互动发展的综合性创新经济网络,带动全省创新大突破。三是优化绿色创新体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深入贯彻《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做到《专项规划》因地制宜、落实到位。通过政策引导,夯实绿色创新制度安排,优化全省绿色创新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增强绿色创新竞争力,打造绿色创新特色品牌,推动湖北成为高端发展的先行区。■
  课题组成员: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邓家喜 张 政 周 明
  华中师范大学:徐军玲
  孟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