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坚持“三个协同” 做实“三篇文章”

(发布时间:2018-08-11)

  ——应城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做法与启示
  联合调研组
  应城市素有“膏都盐海”之称,多年盐化产业粗放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较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比较重。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坚持协同推进修复与治理、保护与发展、治标与治本“三个协同”,倾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努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眼既还旧账又防新污,协同推进修复与治理
  为了防止走上“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应城市坚持消存量和控增量并举,努力保证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
  开展“四个行动”,推进生态修复。一是开展蓝天行动。制定并全面落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强力推进烟气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全市2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或整治,加油站全面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今年1-5月,全市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 11.1%,优良天数比例为71.4%。二是开展碧水行动。投资3.67亿元,新建3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和11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黑臭水体修复。投资2.08亿元,实施老县河综合治理工程,将5公里的内河死水建设成水清岸绿的滨河公园。三是开展净土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狠抓土壤环境治理。全市已建成大型、小型和联户沼气工程61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万亩。2017年全市共减少施药25吨,少施用化肥 2220吨。四是开展满绿行动。在跻身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应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用于荒山绿化、通道绿化、绿色发展等项目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上半年已完成造林4650亩,其中荒山绿化1200余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计划。
  坚持“四个从严”,推进环境治理。一是源头严防。坚持“环评优先”,对存有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即使利税贡献比较大,也要坚决舍弃。今年已否决项目8个,涉及项目投资额2.4亿元。二是过程严管。赛孚工业园、东诚工业园等园区已实现雨污分流,并在所有企业的雨水污水排口、在线监测站房及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摄像头,24小时监管企业排放。三是末端严治。去年对整个赛孚园区、25个企业进行历时18个月的停产整治,直至所有企业建成污水处理站、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才允许恢复生产。四是后果严惩。坚持利剑高悬,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今年已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起,实施行政处罚8家(次),罚款60余万元,查封3家(次)企业。
  二、着眼既坚守底线又不踩红线,协同推进保护与发展
  坚持把高水平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
  坚守“三条底线”,推进生态保护。一是坚守生态功能保障线。去年投入2700多万元,拆除关闭了湖泊水库围栏围网2.3万亩;投资2900万元,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113家,有力促进了水生态好转。今年计划投资2552万元,实施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二是坚守环境质量安全线。严格执行新的环保排放标准,确保生态安全。在将市内自备电厂制盐企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排放标准(单位:毫克/立方米)由原来的1100、1000、80提升为200、200、30(有两项指标提标4倍以上),2017年华能应城热电、广盐华源等重点盐化企业,又带头完成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三是坚守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牢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理念,严防过度开采温泉、石膏、岩盐等自然资源。成立汤池地热水监测管理站,温泉日采量控制在6000吨以内;加大膏矿整治力度,石膏矿山企业由过去的39家整合减少到4家;加粗、延长盐碱肥全产业链条,盐化产业进入全省67家重点产业集群。
  实施“三个工程”,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实施循环改造工程。推进企业“点”上循环、园区“线”上循环、区域“面”上循环,建设全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都公司、宜化双环、长舟等盐化企业废水已实现闭路循环,市开发区成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特别是华能(应城)热电公司在全国首先实行水资源全循环、热电联供,日利用市污水处理厂中水3万多吨;同步关停用热企业发电机组、燃煤锅炉,每年减排烟尘2267吨、二氧化硫9354吨、二氧化氮2900吨。二是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每年投资100多亿元,促进盐化等传统产业加粗、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市现已开发高端品种盐10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益盐堂“少吃盐、吃好盐”的理念广为社会接受,已成为重要的盐生产基地。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兑现奖补资金720万元。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成立院士工作站5家。益盐堂、富邦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云图控股成为国际国内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主起草者。富邦科技全力推广“田小二”智慧测土配肥,帮助农民精准种植、绿色发展,得到省委肯定。
  三、着眼既治“已病”又治“未疾”,协同推进治标与治本
  坚持用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治标和治本一起抓,切实解决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问题。
  整改“三个问题”,及时治标。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查摆、及时整改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强力整改上级交办的环境问题。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3个问题和省、孝感市交办8个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销号。对中盐长江、久大制盐等29家规模企业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停产整顿,没有因其是税收大户而网开一面,而是坚持治理达标一家恢复生产一家。二是强力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突出问题,让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如,为彻底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东诚有机硅公司违法生产问题,不仅依法对企业实施停产和行政处罚,而且投资2100万元,搬迁卫生防护距离内一个村湾、64户群众,有效化解了矛盾。三是强力整治镇村环境突出问题。坚持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乡村绿化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7100多万元,“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已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
  强化“三个保障”,长效治本。严格落实环保“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督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每年根据生态建设重点,与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年度环保目标责任状,压实压紧生态环保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环保部门监督抓”的领导责任机制。二是强化纪律保障。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治理环境,近两年,对24 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累计追责问责11 人,罚款218万元,行政拘留6人。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去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环保项目24个,总投资38亿元,为污染防治工作及时提供了经费保障。
  四、几点启示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全省各地特别是因粗放型发展留下污染欠账较多的县(市、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都面临较大的压力,也期冀环保与发展齐飞。总结应城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践探索,有四点启示。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下定决心、久久为功。2016年,省环保厅曾责令应城市2个园区、一批企业停产整改,明确提出整改达标前限批“涉气涉水项目”。日益加大的生态环保压力,让应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抓好污染防治,应城才有出路,并下定决心,宁可暂时发展慢一点,也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两年,应城市一直把污染防治、生态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来抓,严守环评关,严格环保执法,把加强生态修复作为重要的责任担当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应城实践表明,污染防治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下定决心,背水作战、持续久战,才能取得成效。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污染防治涉及面广,既要治气、洁水,又要净土;既要治工业污染,又要治农业污染;既要还历史旧账,又要力防新污,任务繁多、难度很大。对此,应城市坚持“三个协同”推进,统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不仅整治了环境突出问题、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而且建立了许多长效机制,让这座盐化工城市旧貌换新颜。应城实践告诉我们,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忌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必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才能扎实推进。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转换动能、绿色发展。应城市在坚持污染防治的同时,切实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力度,着力规划建设了国家级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调味品产业聚集区、糯稻产业发展区、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上下游循环发展。目前,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应城化工产业集群居全省百亿产业集群前列;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已纳入孝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部农旅融合产业区聚集了汤池温泉、应城国家矿山公园、膏盐古镇等一批投资过20亿元的旅游项目。这些绿色发展举措,既有力提升了经济实力,也增强了生态建设投入保障。应城实践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应城市的做法进一步说明,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改变条块分割、单打独斗方式,系统治理、全局治理。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既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又上下游协作、区域间联动,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调研组成员:
  江国志 王能荣 周 明
  姚 莉 邹建宏 胡继雄
  责任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