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唱好“扶贫+产业”四部曲

(发布时间:2019-07-17)

刘海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结合鄂州实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走特色之路、绿色之路。让贫困户跟着产业走、让产业跟着市场走,彻底拔“穷根”、栽“富根”、开“富路”。
  一、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唱好产业精准扶贫主题曲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一方面,生态、健康、教育等扶贫举措,都需要通过产业的长足发展给予支撑,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就业与增收,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发展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通过产业扶持才能够有效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推进鄂州产业扶贫,应瞄准空港经济和武汉城市圈大市场,立足好山好水好区位优势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在巩固扩大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成果基础上,精准选择贫困人口能广泛参与的花卉苗木、蔬菜、水产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等问题,加快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步伐。
  二、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唱好特色产业发展精品曲
  保持农村产业独特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需凸显个性特色、防止“千村一面”。结合鄂州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农民愿望,应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沿山(四峰山)、沿江(长江)、沿湖(梁子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精致苗木、精细蔬菜、精品水产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做成品牌。一是精致苗木产业化。加快引进一批现代化花卉企业,推广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种植、景观化培育、网络化销售。着力发展观光、园艺、精品、温室和快运花卉,打造华中地区花卉供应基地和全国花卉旅游目的地。实现“春体验、夏赏花、秋采果、冬养生”。二是精细蔬菜智慧化。突出特色果蔬、保健野菜、有机特菜生产。支持经营主体、农业经纪人借助电商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大宗交易、“私人订制”等业务。引导电商企业开展同城配送,探索“基地+社区直供”模式。鼓励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分销、批发交易,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输出鄂州优质蔬菜。举办采摘节、美食节、农事体验、民俗演绎、登高健身等特色主题活动,认绿色果蔬、赏田园风光、享品质生活。三是精品水产高端化。强化生产投入品使用监管,推广绿色、生态养殖。优化养殖结构,减少青、草、鲢、鳙等传统品种养殖面积,扩大鳜鱼、鲈鱼、翘嘴鲌、鳕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养殖比重。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实施驯养鳜鱼、台湾鲈鱼、翘嘴鲌、澳洲鳕鱼等特色种苗繁育与推广工程。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参加各类博览会、推介会、品鉴会等展销活动,向社会公开推介鄂州武昌鱼、梁子湖螃蟹等精品水产。
  三、不断探索农村产业的发展路径,唱好改革创新交响曲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将城乡资源要素盘活调动起来,解决好主体单一、资金不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等问题。一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吸引市民下乡。瞄准“武汉后花园”发展定位,突出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让乡村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推动农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提供创业就业岗位,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感召能人回乡。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吸引一批能人回乡,投资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推进企业兴乡。着力引进有实力、有抱负、有情怀、有责任的企业投资兴业,促进“生态农庄”“文化书院”“创意小镇”“养老休闲”等农村新业态百花竞放,吸纳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和脱贫。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退役士兵等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创客等经营主体,带动城市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闲置、低效利用资源有效对接,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制定出台农村产业奖励扶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营造全民支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用资金链结贫困户。对有产业发展愿望、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开发,通过以奖代扶、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直接帮扶;对无能力发展,但有发展意愿和致富项目的贫困户,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合作意愿、有社会责任和有实力的企业,实行项目统一开发、管理、经营、核算,相互间以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收益按比例分成。用产业链结贫困户。组织召开动员会、贫困户发展产业表彰会以及举办培训班,引导鼓励贫困户投身产业发展。运用“互联网+”脱贫模式,组织注册农产品商标,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形成贫困户、党员、支部、合作社、电商共同参与的脱贫格局,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的积极性。由村支部带头壮产业。通过各村支部组织引领产业示范点,以点带面、以面促片,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相互融合、良性互动,逐渐形成以贫困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各村党支部抓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由乡镇政府带头闯市场。由乡镇政府出面,与电商平台、销售企业签订线上线下销售协议、购销及保底销售协议,提供渠道,拓展销路,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发展链。让贫困户对接产业,联结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四、着力构建农村产业的发展合力,唱好多方发力协奏曲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动、企业主体三者统一,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的主动性,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各级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产业扶贫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扶贫,各级各部门优先安排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土地使用计划,优先享受金融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吸纳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作价、扶贫资金等各种方式入股,由企业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收益分配形式,确保收益及时回馈农户。支持贫困村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有关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打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不断增加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长期受益。
  (作者系中共鄂州市委副书记、鄂州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