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发展“地摊经济”要做好“放管服”文章

(发布时间:2020-08-09)

夏露露

  最近,李克强总理称赞“地摊经济”为“人间的烟火”和“中国的生机”,中央文明办已明确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得益于政策红利的释放和部分城市的示范,全国各地发展“地摊经济”风生水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摊经济”因其进入门槛低、经营费用少、方式方法活,不仅能有效拓宽就业渠道,还有利于拓宽生活困难群体增收渠道。其实,“地摊经济”绝不意味着落后,相反,它是现代经济体系最活跃的环节,既能带动城市“流动经济”“夜间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打通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增强城市活力。从更深层意义来说,“地摊经济”代表着一种现代城市文明,促进社会有序流动,塑造开放、包容和共享的现代城市品格。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也给现代城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如影响市容市貌、卫生安全和社会秩序等。对“地摊经济”,既不应“一禁了之”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释放其内在活力、降低其可能带来的“外部成本”,并使其融入市民生活和现代城市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收”与“放”之间寻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并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放而有序”“管而有度”“服务有效”。
  “放”即“放开经营”。当前,全国各地在逐步放开“地摊经营”的同时,因担心“一放就乱”而纷纷出台相关规范和限制性措施。“地摊经济”的优势就在于进入的“低门槛”和“零障碍”,如果限制过多、过严,则会使这些优势难于有效发挥。城市发展既要注意外在的“面子”,也要关注生活的“里子”。大疫过后,民生为要。城市规范管理和秩序的要求与保就业、保民生和恢复经济的目标并不冲突。对当前出现的“地摊经济热”,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
  “管”即“创新管理”。“地摊经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城市管理创新的推进。一是差异化政策。结合城市特点及居民习惯,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地摊经济”的路子,不宜“一窝蜂”地复制粘贴或搞运动式的“大干快上”。二是精准化治理。借助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新兴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如要求摆摊人员注册“经营码”,并将其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相关联,实现对地摊经营中涉及到的人、财、物、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和智慧管理。三是实时化监管。对可能出现的不遵守防疫要求、贩卖假冒违劣商品乃至涉黑涉恶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并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服”即“高效服务”。发展“地难经济”,各地政府应敢于自我加压、“自找麻烦”,坚持以服务为先、以服务为主。政府的服务既包括宏观性的出台鼓励性政策、营造宽容社会氛围,也涉及到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增加环境卫生投入、提供创业培训和项目支持、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投诉”以及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补贴、保险等具体措施。当前,“地摊经济”这“一池春水”已在各地激活,各级政府应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使市民个体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完美交融,实现“地摊经济”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