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宜昌对接上海自贸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6-12-11)

                                                                                                                          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调研组

  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对于推进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上海自贸区积极促进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制度改革,推出的“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备案制、海关监管方式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在全国产生巨大示范效应,为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了标杆。今年4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宜昌调研时,特别强调宜昌要认真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主动与上海自贸区对接。宜昌把高新区作为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主要平台,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成立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坚持以“环境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为标准,以服务企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一口受理、专人代办、网上审批、限时办结”集中快速审批机制,初步实现了投资便利化、办事高效化、审批简便化。最近,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组织调研组,深入宜昌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走访座谈,全面总结政务服务联合办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的丰富经验,详细了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等方面进展情况。现将宜昌高新区的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一、推行清单管理,破除投资准入的“高门槛”

  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按照“法无禁止即可入”的原则,制定负面清单、鼓励清单,扩大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探索由前置审批向备案管理转变,打破了投资准入的制度壁垒。

  一是放宽投资准入。用敢于革自己命的精神,进一步清权、减权、放权,用政府权力清单的“减法”换市场与民间活力的“加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产业项目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对鼓励清单内的产业投资项目一律采取备案制管理。经清理和重新核定,高新区列入内资负面清单为15个门类,79个大类,85项特别管理措施;列入外资负面清单为15个门类,30个大类,116项特别管理措施。

  二是重构注册流程。由“先证后照”变为“一表申报”、“先照后证”、“数字证书”等新的企业注册登记办法;同时,采取“一照两告知”的方法,将“先照后证”需补齐的相关证照资料同时告知申办人和相关职能部门,防止漏位、缺位。再造市场主体准入流程,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同步办理工商注册、国税和地税登记、机构代码证,缩短了登记注册办理时限。实行新流程后,企业在高新区登记注册最多只需3天即可拿到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

  三是加强事中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三支综合执法队伍,分类进行综合监管,由建管办牵头,整合城管、交警、公安、社管办、园区办、街办力量,成立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由工商分局牵头,整合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等部门力量,成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由经发局牵头,整合工程质监、安监、环保、劳动监察、消防等部门力量,成立企业安全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二、实行一口受理,破除多头办理的“旋转门”

  过去,高新区内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手续要往返多个部门、不同科室,管理层级多、审批程序复杂,且常常出现“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四难”现象。为根除这一弊端,高新区发挥“扁平化”管理和大科室制改革的制度优势,有效整合市、区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资源,从多头受理变为一口受理,打破了行政审批部门各自为政的组织壁垒。

  一是建平台。在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三类等八个业务受理窗口,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中心受理。其中,登记注册窗口由工商分局派驻专人受理,为企业统一办理“一照两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行政审批类设经发、规划、国土、建管消防四个窗口,统一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政务服务类设科技金融、劳动就业、政策咨询三个窗口,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人才招聘、项目申报等各类服务。凡到高新区投资的项目全部在中心相应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各部门单位不再另行受理企业许可及服务事项,搞双线运行、脱离监控。企业只要到中心一次,即可办理相应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避免了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不停的辗转反侧。

  二是授权限。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进驻企业服务中心的各职能部门充分授权窗口服务人员,代表本部门行使行政审批权限;窗口服务人员“既受又理”,既受理业务,又及时办结,使大部分审批、审核事项实现在窗口即可办理;对需部门领导审核审批的事项,采取简化程序,减少层级的方式,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一人签字即行,主要领导出差或外出即委托分管领导全权代为审核批准。

  三是并联审。凡需两个及两个以上职能部门审批的事项,由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联合办公、联合踏勘、联合验收,一次性提出有关意见,如缺席和超时未予答复则视同默认同意申请事项。如在对引进落户园区的项目办理规划红线时,即由园区办牵头,组织规划、国土、招商等部门联合现场踏勘定点,共同提出审核意见,同步完成规划选址环节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

  三、开展专人代办,破除项目落地的“老大难”

  高新区现有工商企业80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98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每年新引进落户园区的项目约200个。对这些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行政审批要件多、周期长、门路不清、程序不明曾是一直造成签约项目难落地、落地项目难开工、开工项目难投产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位于白洋园区的企业,距离市中心有80公里,往返一次需3个小时,极为耗时和不便。近年来,高新区遵循“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变企业上门跑为专人免费代办,有效解决了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三难”问题。

  一是专人办。在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2名专职代办员,分别对应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东山园区、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进行代办服务。凡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后即移交中心代办员全程免费代办服务、限时办结。除须中介机构评估的项目,由项目投资业主组织实施、代办员配合外,其余相关行政审批手续申办均由代办员完成,并统一领取和向申请人送达有关许可文书、备案文书、相关证照。

  二是网上办。结合高新区“一区六园”跨度大、战线长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区企业服务中心、园区代办点三级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实行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并联办理。区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受理业务后,将申请人申报资料录入网上审批系统,各职能部门在后台限时办结,部门间实行数据网上传递、项目网上审批,做到网上申报、受理、转送、答复、审核和办理。

  三是限时办。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流程、时限进行了优化压缩,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从原来的91项压缩到48项,减少了47%;办理环节从原来的281个压缩到145个,减少了48%;办理时限在原法定基础上压缩了74%。目前,正在对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进一步精简优化,力争行政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80%。在此基础上,做到“即办件”即来即办、“承诺件”承诺办结、“联办件”限时办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新引进的兰台电子显示项目办理项目备案审核仅用了51分钟,而之前则需要3天。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原法定时限为15天,现1天即可办结。

  四、引入竞争机制,破除中介服务的“中梗阻”

  中介服务是制约高新区行政审批提速的重要瓶颈,经初步清理,现涉及高新区工业及重点项目审批环节的中介服务类事项共21项,其中由市直部门直接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2个,分别是宜昌市勘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部(审图办)和市土地规划勘测院;业务上受市直部门管理和指导,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类事项共19项。目前,企业对此意见较多。如调研发现,恒安药业公司反映其压力容器检测需在主管部门指定的中介机构进行,但其收费却是业内最高;另规划审图时间长,有时排期候审就达2个多月。有鉴于此,高新区积极探索提高中介服务效率的新途径,力求打破中介服务垄断经营、收费偏高、服务不优的规则壁垒。

  一是择优用。依靠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抽签选取其中服务质量最优、服务价格最低、服务时限最短的机构进行中介服务,对服务不达标的中介服务机构实行黑名单制,优胜劣汰。

  二是畅通道。探索建立高新区项目服务绿色通道,相关市直部门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对高新区项目随到随办、优质服务。如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对于高新区的建设项目,已经做到了不分节假日,随时受理、随时办理。

  三是破垄断。探索实行中介服务外包方式,引入外地高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打破地方垄断,形成“鲢鱼效应”。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和时效,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弹性大的乱象。

  五、严格督查监管,破除高效运转的“绊脚石”

  坚持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衡量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在行政审批网络内同步安装电子监察模块实行全程监督,打破阻碍行政审批高效运转的内部管理壁垒。

  一是全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做到“六个公开”,即公开行政审批目录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投资者可通过网络随时查询行政审批进度,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二是定制度。建立了首问责任制、AB岗位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代办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基本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提速。

  三是强问责。整合部门力量,实行纪委、监察、审计“三合一”改革,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对审批过程实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廉政监察、责任追究、绩效考核。■

  调研组成员:

  陈志勇 肖玉明 林承举

  陈 雷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