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动态/《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审议通过等6则

(发布时间:2016-12-24)

  《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审议通过

  2016年1月13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武汉闭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主持会议。《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经过会议表决通过。李鸿忠在讲话中说,为了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本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这项立法是2015年度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利于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进一步激励和保护改革者,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发展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省教育厅改革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体制

  2015年,省教育厅按照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本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使教育改革成果惠及全省10万乡村教师。一是做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有六大创新:确保退一补一,在不增加当地教师总编制数的条件下,及时填补教师空缺;实行到岗补助,对到乡村及偏远地区任教的高校毕业生,按服务年限实行以奖代偿;强化师范教育,将省属高校师范类专业生均经费拨款系数从1.0调整为2.0;保障生活待遇,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纳入乡镇工作补贴范围,把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立“关爱基金”和“奖励基金”,对大病、特困教师提供援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规范交流管理,明确各县要根据学校需求统筹实施派遣任教。二是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健全省级统筹招录新机制,为乡村学校选强配优一线教师。2015年选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3902人,覆盖全省的乡镇、村小、教学点。三是完善乡村教师培训机制。统筹实施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全年培训约7.5万人次。构建以县市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网络社区建设。四是强化乡村教师保障机制。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对乡村学校在岗专任教师按照艰苦边远程度不同实行差异化补助;落实好乡村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2015年,省财政共投入4.18亿元,10万多名乡村教师受益。

  宜昌市用督察“四硬招”推进落实改革工作

  2015年以来,为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改革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宜昌市用督察“四硬招”推进落实改革工作。一是推行平台管理督察。宜昌市改革办加强改革工作的统筹管理、过程管理和痕迹管理,定期通过市电子政务内网在线督查平台目标管理软件,给市直各部门改革工作评分,各阶段实绩评分结果按照权重折算分值后,纳入市直部门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总分。二是推行专班全面督察。市改革办组织督察专班对13个县市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全面督察,形成《各县市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察情况报告》,并向全市进行通报。三是推行全面考核督察。全面对接省“四个全面”考核指标体系,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纳入市直机关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制定《2015年宜昌市全面深化改革县市区年度考评方案》,考核内容及权重参照省定标准执行。四是推行专题调研督察。坚持问题导向,对改革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督察。2015年8月,宜昌市委巡察组发现市人社部门在办理单位社保年检时,手续繁琐,效率不高。对此,市改革办组织专班进行调研,提出了以推进市人社局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为突破口,打造行政审批服务样本,推动全市行政审批服务进入新常态的改革建议,并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改革工作方案。

  黄石市推行集中福利供养确保农村特殊贫困人群同步小康

  黄石市积极推行“三为主”的集中福利供养制度,探索出一条农村特殊贫困人群实现同步小康的新路径。一是精准识别供养对象,坚持以个人自愿为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识别,做到农村贫困人口底数清楚、供养对象情况清楚、个人意愿掌握清楚,为实施集中福利供养奠定基础。二是改善提升供养条件,坚持以农村福利供养机构为主。改善基础条件,对全市乡镇福利院进行评估排查,对房屋过于陈旧的改造新建,对条件简陋、容量不足的扩建完善,对功能不全的进行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便利服务,保证供养对象起居便利、饮食科学;注重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注重心理疏导,及时疏通情绪,增强生活信心;注重管理考核,建立福利院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精准实施,区分成人和儿童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区分轻重缓急,特困优先,不搞“齐步走”。成熟一个,供养一个,逐步实现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综合保障,坚持以县级统筹为主。落实责任保障,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市级主导、县级统筹、乡镇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乡三级共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改造集中供养场所。在全市设立集中福利供养专项资金,解决集中福利供养经费问题。落实人员保障,按每5名集中供养对象配备1名护理人员进行落实。同时,建立护理人员选拔录用、定期体检和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石首市整顿中介机构提升经济发展环境

  2015年以来,石首市把清理整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中介机构,作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的大事来抓,有力地提升了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强化领导,及早谋划。石首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工作。成立了中介机构清理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将清理清单、责任人、完成时限层层分解到相关单位。二是全面摸底,确定对象。对中介组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类建立监管台帐。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公布投诉电话邮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把握实情,分类处理。按照中介机构的业务及种类,进行分类处理。除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外,凡隶属于各部门的中介服务组织,必须与其彻底脱钩;具有中介性质的事业单位,要实行整体改制或职能剥离;行业协会类组织在行政事业单位挂靠的必须脱钩。四是配套政策,放开市场。一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对清理中解聘的在编在岗人员进行补偿,保障清理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坚持“非禁即入、不适则调、宽进严管”的原则,全面放开、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公安县以金融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2015年以来,公安县大力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创新试点,着力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搭建融资合作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创新政府融资平台,将政府经营性优良资产整合,成立国有投资发展公司,确保了政府投资项目正常推进。发展壮大金融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政府控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二是突出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加快筹建县域金融服务中心,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资源,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三是紧盯资本市场,创新股权交易融资。以推动中小企业股权挂牌上市为切入点,组建企业上市领导小组,设立企业上市奖励基金,推进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风险防范体系。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的意见》,制订交易“红线”,实施融资登记,规范融资机构管理。■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