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16-12-24)

                                                                                                                          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湖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必须深刻理解这场伟大斗争的内涵及特点,充分认清肩负的全局使命,努力探寻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

  一、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

  (一)目标的宏大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于“制度现代化”,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意高远,目标宏大,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内容的全面性。过去30多年,我们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展开各项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改革,是一场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特征明显的改革,涉及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三)进程的深刻性。从大的历史视角看,前35年的改革主要处于机制和体制改革层面,全面深化改革则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将改革目标从一般性体制机制创新推向现代治理体系建设;而现代治理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行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系、支撑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一般性的体制机制创新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改革的深刻性伴随进程的持续深入日益凸显。

  (四)方式的协同性。过去30多年,我们渐进式推进改革,避免了激进式改革所带来的震动,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渐进式改革效益日益递减,改革“碎片化”缺陷越来越明显,局部领域的改革因其他领域的制约难以深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五)矛盾的复杂性。首先,这是由改革的外部环境决定的。当前,我们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民主陷阱”“塔西佗陷阱”等诸多陷阱,改革的风险增大。其次,这是由改革的内部环境决定的。由于改革价值追求日益多元,改革遇到的抵制会更强烈,改革的阻力更大。其三,这是由改革的规律决定的。改革必然要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持续推进改革,难度更大。

  (六)价值的公平性。改革的过程是价值引领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有所区别。针对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快速扩大的发展现实,全面深化改革对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整,把公平正义作为更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在强调效率价值的前提下,更多兼顾公平价值,强调共同富裕。

  二、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一)湖北改革的历史轨迹

  一是起步探索阶段(1978年—1982年),湖北在城乡市场取向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正式展开阶段(1982年—1992年),湖北在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大力实施阶段(1992年—2002年),湖北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四是系统推进阶段(2002年—2013年),湖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上走在中部前列。五是全面深化阶段(2014年—),湖北改革继续向走在全国前列目标迈进。

  (二)湖北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 思想观念的瓶颈。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是改革开放梯度延展的次级区域,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封闭保守意识、虚文浮礼意识等思想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须将解放思想作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程序”,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思想的大统一,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2. 利益群体的角力。改革进入深水区,固化利益暗流涌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改革之初。特别是对于湖北来说,国资国企比重较高、体制机制束缚较重,改革难度更高一筹。必须直面矛盾,坚决与固守局部利益、既得利益的思想作斗争,与阻挠、虚化、拖宕改革的行为作斗争,切实在重塑利益格局中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3. 协调推进的考验。过去湖北的一些改革存在“碎片化”问题,部门、地区、层级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难以保证改革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引导干部群众从全省“一盘棋”的大局出发看问题,注重政策、方案、力量、进度统筹,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

  4. 能力水平的挑战。当前,不少干部在思想和能力上准备不足,对改革知之不多、思之不深、行之不速;一些部门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仍不同程度地依赖行政审批、分钱分物等手段,缺乏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一些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遇到困难还是找政府、要政策、吃资源资产老本。对此,必须着力提升各个改革参与主体综合素质,确保推进改革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三)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1. 样本典型性。首先,湖北是全国经济方阵的中坚。湖北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指标在全国均居中上游位置,特别是近年来经济总量和增速持续领先中部地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根据中位数法则,湖北的改革发展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湖北是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湖北不仅“九省通衢”,而且地处我国人口地理“瑷珲-腾冲线”以东的中心地区,占据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之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湖北的改革,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三,湖北的改革实践是整个中国改革进程的缩影。湖北的经济社会结构与全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改革进程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高度的重叠性,在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因此,湖北的改革样本,对于全国来说,更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 历史传承性。湖北素有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优良传统,不乏开全国先河的改革创举:恢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实施企业租赁经营、建立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在改革开放前30多年里,湖北为全国改革提供了许多“样板”和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声中,湖北的改革基因必将“裂变”“聚变”,为推动湖北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重要支撑。

  3. 全局使命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湖北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全局使命。同时,湖北还承担着80多项国家层面改革试点任务。努力探索破解改革核心难题的新途径,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子,为推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创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是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棋局中的战略担当和全局使命。

  4. 机遇支撑性。一方面,国家战略布局密集落子湖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多重叠加,进一步凸显了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棋局中的战略地位,拓展了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空间。同时,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大国家战略,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赋予了湖北先行先试权,要求湖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这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倒逼压力和推进动力。另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更加有利湖北。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促调惠防”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调控,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政策的制度化、机制化导向更加明显,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证。

  三、湖北夺取全面深化改革新胜利的应对之策

  (一)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增强改革的凝聚力。把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旗帜方向。一要把握走在前列的定位。湖北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就是要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与东部沿海等先行地区一较高下,打造新形势下内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让湖北成为内陆改革环境最优地区;就是要破除制约“市场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真正形成内陆投资、开放、创新、创业体制高地,让湖北成为内陆辐射配置资源要素的市场枢纽;就是要协调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提升省域治理水平,让湖北成为省域治理的标杆。二要抓住走在前列的关键。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些方面定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形成具有区域或全局意义的改革成果和改革效应。对于湖北而言,要加快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要加快形成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成果;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服务体系;要加快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市场秩序良好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体制机制和调控体系;要加快形成湖北“五化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以及党的建设体制机制等,力争探索出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成果。三要细化走在前列的任务。走在前列是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到全省各地各领域,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找准优势,瞄准先进,细分各自的具体改革目标。承担全国改革试点任务的地方和部门,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和有益经验。

  (二)以解放思想为指引培育改革的创新力。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道程序”,创新改革理念,更新改革思维,这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灵魂根源。一方面,要围绕“市场决定”解放思想。要通过解放思想,办好市场大学,上好市场课程,尊重市场规律,提升服务市场的水平,把湖北潜在的综合优势、核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各项改革要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重点,在强化市场经济的理念、体制机制、模式、办法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围绕改革担当解放思想。各地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既是推进改革的主体,又是改革的客体,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又是“被改革者”,要牢固树立抓好改革是本职、抓不好改革是失职、不抓改革是渎职的政治意识,切实把改革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当好改革促进派。

  (三)以促进发展为核心提升改革的竞争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动力,向改革谋红利,这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战略抉择。一要以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紧紧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推进我省产业发展由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三大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和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和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三项工程”,实现我省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二要以改革促进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政策撬动和市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要打破各类创新要素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围墙”,针对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服务链,加强创新驱动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打造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催化湖北各类创新要素在市场上实现从聚集到聚变,加快形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三要以改革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全面开展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工作,创新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开湖北开放之门。

  (四)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锻造改革的谋划力。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战役路径。一要瞄准体制机制问题深化改革。要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点,将改革的力度聚焦在体制机制之上,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发”,认真落实好《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提供体制机制上的法律保障。二要破除部门利益深化改革。要将是否触及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否触及体制机制的肌理、是否触及利益结构的调整,作为衡量“真改革”的标准,大力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中介清单”“收费清单”等制度改革,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该管的事情管起来,把挠到痒处、触到痛点的改革推行下去。三要关注基层需求深化改革。要多接“地气”,充分考虑地方发展需求和具体实际,真正冲着基层需求和具体问题改,做到改革的议题由“问题”决定,改革的路径由“问题”选择,改革的成果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来评判。

  (五)以群众“获得感”为依归提升改革的推动力。把群众“获得感”作为依归,践行改革目的,这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要从涉及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领域改起,稳步推进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安居难等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改起,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要从集纳民智中寻找改革动力。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参与改革、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探索,激发基层群众改革智慧,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体现自主性,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六)以健全推进督查机制为重点夯实改革的落实力。把健全落实机制作为保障,推进改革实施,强化改革督办,这是夺取改革斗争新胜利的战术安排。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做到各司其职。省深改组要抓好全省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不折不扣把中央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各专项小组要认真研究相关领域改革问题,提出本领域改革的实施方案,协调推动有关专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省改革办要切实做好省深改组日常事务工作,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的作用,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省深改组的部署要求。各参与单位要认真做好贯彻落实,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勇于自我革命,着力形成改革合力。二要推进项目实施,抓住重点龙头。要牢牢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科学确定全省每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省深改组要重点抓好具有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重大改革项目,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要针对重点改革项目,精心制定改革方案,做到有路线图、有工作量、有时间表、有责任人,确保改革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三要强化督查考评,推进改革落实。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参照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要求,把改革主体责任、改革监督责任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中来,对拖宕改革者公开亮红灯。要围绕从改革谋划的“最先一公里”到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改革工作考核、评价、督察以及结果运用等一整套完整闭合的落实链条,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课题组成员:

  陈志勇 陈宏斌 郑黎明 李轶芳 陈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