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提升党建引领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10-22)

                                                                                                                              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
  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确保决战决胜、如期脱贫,荆门市委坚持在培训提能扶贫、产业支撑扶贫、先锋带动扶贫、精神引领扶贫、公开干净扶贫上发扬“钉钉子”精神,苦下“绣花”功夫,提升党建引领发展的能力,推动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构建“党建+扶贫”的大格局,实现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用学习培训施教,拓展教育提能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对贫困户来讲,主要是缺信息、缺思路、缺技术,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面临着“视野不宽、创新不够、信心不足”等问题,管用的办法越来越少。为解决贫困户、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能力恐慌,荆门市委着力打造党员干部分类分级培训体系,增强本领,适应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举办“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年会,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邀请全国权威专家、知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演讲授课、交流经验,让贫困村支书“零距离”接受前沿的政策解读、思想洗礼;组织58名贫困村支书、大学生村官赴浙江嘉兴市、安徽小岗村和省内的武汉星光村、黄冈罗田县等抓党建促扶贫攻坚的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80余篇;采取集中办班的形式,组织65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1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集中培训,通过交流心得、现场答疑、分组讨论等方式,拓展扶贫带头人的视野;对农村党员、农民群众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县乡共举办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万余场次,受益13.2万户贫困户,1.18万名贫困对象实现了技能就业。
  用能人支书示范,推动产业支撑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长久之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引领。近年来,荆门市委动员“人才回归、能人当家”,通过搭平台、给政策、优服务,选拔懂市场、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能人回乡担任村支书,全市共引回“能人支书”286名,占村支书总数的21%。引导张德华、郑雄、张立等“能人支书”探索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彭墩模式”、清理“三资”壮大集体经济的“湖山模式”、土地连片耕种集约经营的“沙洋模式”、土地入股村企共建的“马岭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客店模式”等五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探索。2015年,东宝区石桥驿镇引回“双学位支书”赵珊珊任贫困村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引进湖北健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荆门裕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土地流转,合作建设花卉苗木、药材种植基地,短短两年时间,带领该村从一个后进村、贫困村变为红旗村、幸福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万元。在这些能人支书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共建成60个三产融合体和165个特色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2016年,75个村脱贫摘帽。沙洋县郭店村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引进规模企业15家,建成6000亩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园和800亩食品味品产业区,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20万元,户平增收5万元。
  用积分管理评价,激励先锋带动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写道:“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是通过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具体体现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还要体现在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面对领办产业有风险,动迁搬迁难离舍,需要党员干部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高的为民情怀、更足的奉献精神,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干得起劲,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扎实苦干,作出榜样示范。今年初,荆门市委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其中涉及党员扶贫、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等23项积分项目,将积分制管理这一荆门首创、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手段,与扶贫脱贫工作相结合,对党员群众日常表现、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量化积分,将村(社区)“两委”班子待遇与党员干部积分挂钩;将驻村“第一书记”提拔任用与扶贫工作队积分挂钩;将“五星”党员评定与党员积分挂钩;将社会福利和社会资源与群众积分挂钩,让积分分数从纸上落到地上,激励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全市28名积分高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19名积分为零的“第一书记”被召回。钟祥市冷水镇开展党群“积分制+”管理实践,调动党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特别是养殖种植大户争相挣积分、比积分,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吸纳36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增收达4.3万元。
  用先进文化感召,强化精神引领扶贫。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深度扶贫关键期,留存贫困户多为脱贫能力弱,思想固化的老弱病残群体,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荆门市委着力打通思想关口,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开展“支书敲农门”活动,党员干部逐一入户走访,与贫困户利用“家访”“夜谈”“家庭会”的形式交心谈心,摸清贫困户思想动态,解读脱贫政策,解决脱贫困惑,转变思想风貌,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开展“四色文化”创建活动,用红色党建文化、蓝色法治文化、绿色勤劳文化、银色孝道文化鼓舞人感召人,每年以乡镇为单位评选“勤家庭、孝家庭,孝儿女、文明户”等,引领和谐文明价值观。建立脱贫奖励机制,大力开展 “脱贫模范户”评选,同时设立脱贫贡献奖、奉献奖、奋进奖、创新奖,以鲜活案例鼓舞贫困户攻坚克难,脱贫致富。东宝区子陵铺镇将20户“脱贫模范户”典型事迹做成道路灯箱,广泛宣传展示,营造良好氛围。目前,争当“脱贫模范户”已经成为全市贫困户的共识与追求。
  用党纪党规问责,确保公开干净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较真碰硬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严肃处理。为解决基层资金使用监管难度大,部分扶贫款项被截留、挪用、骗取、套取的问题,荆门市委不断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在全市推行“小微权力清单”,会同市纪委、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10余职能部门,梳理村级重点事务权力清单18个,锁定46个风险点,对村级事务特别是精准脱贫政策落实进行风险防控全覆盖。在全市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404个,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职责,扩大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对扶贫项目进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进行全方位监督和公开、公示。同时,运用大数据比对,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摸排清理,集中力量,扎实开展问题线索核查、问题整改及追责问责等工作。今年以来,查处问题109起,查处人数141人,通报80人,问责141人。■
  本栏目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