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走出具有武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19-09-26)

赵利洪

  新洲区是武汉市一个由传统农业大区转向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迅猛崛起的新城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高度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上升期。在这样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全区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聚焦党中央精神落地落实、聚焦基层一线工作实际,找差距、抓落实,全力以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抢抓机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干在实处的担当、走在前列的斗志,掀起乡村振兴新高潮。
  一、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政治站位决定践行“两个维护”的力度,使命担当体现政治站位的高度。新洲区委以时不我待、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担当,紧扣“两大引领(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双柳商业航天基地)、三城(阳逻新城、航天新城、问津新城)联动、多点发力”高质量发展布局,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和现代乡村跨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乡村振兴新洲样板,形成高度契合的多点发力态势,为城乡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实现全方位融入大武汉同城同质同步发展。
  二、遵循发展规律,把准主攻方向。把握规律性、增强方向性,是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依托农村农业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充分挖掘乡村产业潜在功能和价值。必须尊重生态发展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把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守住生态底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三、促进城乡融合,助推发展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洲拥有广阔的现代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是武汉城市发展的潜力区块,是建设“三化大武汉”的厚实基础,更是大武汉的实力新城、生态新城、未来新城。江北快速路、轻轨阳逻线、航天大道等线路全线融通武汉主城,阳逻之心国际化新城、双柳航天新城等建设大手笔提升城市品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两大国家战略快速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新洲区坚持科学立标、高点定位,主动担当、深度融入中央重大战略布局和省市发展布局,确立高质量发展工作格局,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两大国家战略,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阳逻新城,带动航天产业新城,辐射问津产业新城;高标准建设交通、生态、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多点发力、协同并进,快速推进全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四、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新洲区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确,落实是最后一环。必须增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必须配齐配强领导力量,落细落实工作责任,从严从实督导考核,严格“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和“四个优先”的保障机制,各级书记不仅要挂帅还要出征,把“三农”工作扛在肩上、拿在手上,坚决打好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加强“三农”干部培养,大力选拔扎根基层、勇于担当、奉献农村的优秀干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五、明晰工作重点,创新务实苦干。发展看质量,推进看方法,落实看态度。必须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2022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以全域村庄规划快速有序落地为抓手,结合新洲客观实际、现实条件和发展态势,整体谋划、协同推进,走出一条具有武汉特色、展现新洲作为的乡村振兴之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是规划先行,有序建设。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一城乡规划,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严格按照村庄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精准管控、精细设计,推进地上地下水、电、路、气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商服、交通、政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多规合一”,做到一张图管总,按图分步建设。
  二是改革创新,破解难点。围绕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壁垒,消除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入乡激励的制度设计,制定操作性强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让农村的广袤土地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坚决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大胆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最大程度激发农村土地的生产力。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财政金融政策供给。
  三是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按照村庄规划布局,聚焦中心村建设,对照现代城市标准,围绕“四好农村路”、乡镇污水处理、村湾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保证水气通畅,同步配套教育、医疗等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完善乡村公共功能。学习借鉴潘塘罗杨村、仓埠项山村、双柳滨湖村成功做法,利用村湾集并、增减挂钩政策,按照武汉市法定规划一张图,全面启动村湾集并,确保2035年实现全区405个村的建设规划。以更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强力实施清洁家园“六大清零”行动,坚决整治封建落后的恶俗陋习,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活环境、生态空间的提升扫清障碍,打造乡村土地、生态等资源优势,提升乡村价值,形成优势竞争力。
  四是依靠群众,聚集力量。实现乡村振兴,主角是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纳入进来,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成为主力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让他们了解意义,主动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乡村振兴,鼓励涉农企业和成功人士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意愿,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在我区投资发展现代农业、订单农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达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三赢局面。转变工作理念,改变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制度,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形成合力、齐鸣共振。严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不顾实际、不重规律、不顺民意而盲目上马建设的现象坚决说“不”。■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新洲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