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张体学——党员干部的一杆旗

(发布时间:2020-10-09)

                                    张 军
     张体学(1915年12月25日—1973年9月3日),原名张体照,河南省光山县(今新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政委、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政委、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后历任湖北大冶地委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省长、省委常务书记、代理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党委副书记、省军区党委书记兼政委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

     张体学是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原军区的重要将领,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的主要领导。革命战争年代,他屡立战功;主政湖北期间,他心系群众,扎根群众,老百姓称他是“平民省长”。他襟怀坦荡,对党忠诚,务实重行,清廉为公,毛主席赞扬他是“党员干部的一杆旗”。
     舍命保军费,危难见忠诚
     1915年12月25日,张体学出生在河南光山县新集镇柳林河村的一户贫苦人家,父亲在镇上以炸油果子、炕烧饼兼打短工为生。在此期间,流氓地痞、富人官吏不时到他家里的摊铺上白吃白拿,而老实的父亲只能忍气吞声,这让年幼的张体学因此“有了不自觉的阶级仇恨心”。
     1928年共产党人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光山后,这里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新集镇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领导下,地主豪绅被打倒了,流氓地痞不见踪影了,共产党给穷人分了田地,穷人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张体学因此认定了共产党就是穷人救星的道理。不久,他加入儿童团,1932年又入了党,参加了红军,成了红二十五军独立营的一名战士,从此开始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追求。
     板荡能识人,见微能知著。1932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让同志们了解到了张体学对党的忠贞。当时他所在的部队被编为红二十八军,转战于皖西北一带。徐海东任军长,张体学被调到军首长身边任贴身交通员、警卫员。一天,部队转移时,徐海东军长将全军公款交给张体学,让他背着,并嘱咐他:“决不能丢失,更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人在银元在!”
张体学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将几百块银元装进两条军用米袋里,斜挎两肩,在胸前交叉成十字,绑在身上,随军行动。可在接下来的一场战斗中,张体学被冲散了,他摸黑钻进树林,与大部队失联了。两袋银元可是全军的全部财产啊!徐海东在第二天早晨清点人数时,发现张体学不见了,很是着急,立即派人沿原路寻找,但找了两天,无果而终。
     张体学这几天也在焦急地寻找部队。背着沉重钱袋子的他不敢走大路,只能一个人在山林里、在山头间穿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白天,赶路;夜里,靠在树兜旁歇息。他没有动用肩上的一个子儿,只有一个目标和念头,那就是“人在银元在”,要把这两袋银元一块不少地交还部队,不能失去党对自己的信任。
     第四天黄昏,饿得两眼沉陷的张体学终于找到了大部队,向首长交还了那两袋银元,也向党组织交上了自己的那份忠诚。
     坚决听指挥,担险顾大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原鄂豫边区)如一颗钉子扎在以武汉为中心的国民党的统治区内,蒋介石必欲除之而后快,先后调集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加紧包围和蚕食这一地区,中原军区的5万多部队被围缩到一个只有方圆50公里的狭小空间里活动。1946年6月中旬,自以为内战准备充分的蒋介石,下令所部于6月22日前,完成对中原军区部队“秘密包围态势”,7月1日发起总攻击,企图“四十八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之”。
     在此危急时刻,6月20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战略转移方案和6月底前实施主力突围计划。23日,毛主席以中共中央名义指示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24日,中原局、中原军区一方面命令部队从26日开始,在防区内秘密集结,抢在国民党军向我发动总攻击之前,冲破平汉线;另一方面指示鄂东独立二旅政治委员张体学带领所部进驻宣化店,上演一出“空城计”,掩护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
     大敌当前,突围有牺牲,更有可能生存;留下来做掩护,可能生存,更有可能牺牲。是顾及小我,还是顾全大局?张体学没有任何犹豫,欣然受命,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好掩护任务。
     为统一部队思想,他在吕王城召开干部大会,宣传掩护主力转移的重要意义,随即率部队秘密赶到宣化店,接替中原军区警卫部队的警备任务,迷惑敌人。此后几日,他与驻宣化店地区的美蒋代表斗智斗勇,直到29日下午接到突围部队的告捷电报,他才向美蒋谈判代表宣布:“由于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向我们展开大举进攻,李先念将军现已率中原军区部队突围。”美蒋代表听了,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张体学及独二旅指战员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
     此后,他又率部队分三路向东突围。此时国民党军在宣化店周围布置有数路重兵,独立二旅已处在强敌四面包围之中。张体学和广大指战员一道,在敌人包围圈中昼伏夜行,迎击当面之敌,摆脱尾追之兵,历尽艰险,以伤亡一百多人的代价,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围歼”。然而,当7月17日各部在岳西、太湖边境的冶溪河胜利会师、准备东进时,独立二旅接到了中央电报: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对于刚刚“九死一生”、突出敌人重围的独立二旅广大指战员来说,这无疑是个极其严峻的考验。因为留在大别山打游击,就意味着要再一次闯进敌人的包围圈与敌周旋。以张体学为首的独二旅的大多数指战员以不折不扣的决心,向党中央表示,留在大别山,“在思想上精神上准备作最严重、最危险的斗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零。这之后,独立二旅以小股部队分散活动。尽管他们处处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剿”,部队人员日渐减少,但张体学对党的信念不动摇。经过千难万险,他们坚持把革命的火种留在了大别山地区,坚持在国民党的中心牵制住了敌人的兵力,直至解放战争实现战略反攻。
     真情为人民,倾力办实事
     张体学出身于贫苦人家,战争年代又受大别山人民的衣食之助,甚至舍命救护,他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割舍不断的情缘。主政湖北后,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此而日夜操劳奔波。
     尊重百姓是他的基本要求。1957年5月7日,他带着省政府副秘书长史林峰等人,到巴东县调研。在街上,他们在与一位坐在街边纳鞋底的婆婆聊天中了解到,上个月月底的一天早上,商业部门的一个干部因为买米糕排队的事,将一个老百姓的孩子“一倒拐子就拐倒在地上了”。这让张体学吃惊不小:这还得了?!这不是普通的大人欺负小孩子的事,而是党的干部欺压老百姓的大事!
     第二天晚上,巴东县在县委礼堂召开二级单位负责人以上干部大会,时任县委书记王向晨请张体学省长给大家讲话。张体学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挥着手,从台下走到了台上。
他首先讲到自己这次到巴东调研的观感,说有许多新气象令人振奋,也有一些旧作风让人气愤,接着就讲到了“商业干部欺负百姓孩子”的事。讲到这里,他两眼圆睁,怒形于色,敲着桌子斥责道:“欺压老百姓,打小孩子,这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我的意见:这人应该严肃处理!”喝了两口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啦,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呀,共产党的干部是什么?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呀!哪能在百姓面前摆威风,欺压百姓呢?!”
     巴东调研之后,张体学又到恩施其他地方开展调研,发现干部作风粗暴、打骂群众现象并非个例,于是以沉痛的心情给省委写了《关于恩施地区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报告》,要求全省各级组织采取“坚决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及时迅速地转变领导作风”。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张体学的终身愿望。1965年9月中旬,根据省委安排,他带着工作队到随县洪山区凉亭河村蹲点,搞“四清运动”。放下行李后,他就到湾里访贫问苦。在这之前,凉亭河村已连续三年遭遇水旱虫灾,油坊湾又是这个村里最穷的湾子,有的家庭米缸已经见底,有的一家人共用一床棉被,生病的群众更是硬扛着、无钱治病。为此张体学寝食难安。解放十六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吃不饱,病难医,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省之长,除了愧疚自责之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尽快改变目前的现状。
     三天后,他召集村民和工作队队员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决定:当务之急,解决村民吃饭问题。中期打算,大搞山、水、林、田、路、桥、渠等综合农田水利建设,为发展农业打好基础。长远规划,实现机械化,用机器代替人力劳作。
     为改变当地洪沙河经常泛滥,造成粮食减产的状况,他从省里请来技术设计人员,亲自带着他们踏勘地址,克服艰苦条件,在洪沙河的上游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库,洪沙河被完全驯服了,凉亭河及其附近的38个村子大多实现了自流灌溉、旱涝保收。
(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本栏目编辑:张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