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全域旅游

(发布时间:2016-12-24)

                                                                                                                                    沙玉山

  近年来,利川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精品名牌,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利川游客接待量达到234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8亿元。今年1至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8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32.8%。前不久,我市举办“V看利川30周年暨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利川行”联合采访活动,方青松的微博文章《世界那么热,我想去利川》点击率高达800多万人次。从文章评论可以看出,网民喜爱利川的凉爽气候、生态美景、富硒美食、土特商品和民族文化。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生态”是利川的立市之本,“生态旅游”是利川的富民强市之路。

  一、科学定位,形成发展合力

  利川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作出《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建设生态宜居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关于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为搭建平台,安排1亿元资金,成立了“利川市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及营销。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全市旅游工作的指挥、协调。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人才培训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进。各街乡镇、各部门围绕旅游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了“党政主导、市场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

  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六个旅游+”,即“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三产业”“旅游+互联网”“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大力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在“旅游+新型城镇化”方面,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构建利川旅游形象走廊。在“旅游+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标准建设了60万亩绿色美食原料生产基地,引导“农家乐”和乡村民宿搞好“农旅融合”,举办了“首届美食文化节”,推出了“利川十大名吃”和“利川十大小吃”。在“旅游+工业”方面,我们培育了飞强茶叶、多仁多食品等一批绿色商品加工企业,围绕“利川八宝”开发出了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包装精美的旅游商品。

  三、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以高端的策划、独特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好“四大”旅游品牌。即,打造以腾龙洞为龙头的“溶洞”品牌,以大水井、鱼木寨为龙头的“古寨”品牌,以佛宝山、齐岳山、苏马荡、清江古河床为龙头的“大健康”品牌,以《龙船调》为龙头的“民族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整合腾龙洞、玉龙洞、朝阳洞、龙船水乡和万亩石林、五千米峡谷等资源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整合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沿线景点,打造世界级喀斯特旅游休闲观光带和健身运动基地;整合佛宝山、齐岳山、苏马荡、甘溪山等生态资源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项目撬动,实施绿色招商,谋划一批大旅游项目,带动大投资?,培育大品牌;坚持政策促动,引导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品牌景区、品牌旅游酒店、品牌旅行社、品牌旅游综合性企业集团;坚持人才推动,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面向全国引进一批旅游策划、营销高端人才。

  四、精准营销,拓展客源市场

  一是精准定位客源市场。根据利川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与交通条件、竞争优势精准定位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为成都、武汉、重庆,二级客源市场为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大中城市,三级客源市场为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和日本、韩国。二是精准宣传营销。针对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不同产品实行差异营销,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针对避暑、养生休闲游的老年群体,采取进社区宣传的营销方式。针对中青年回归群体,依托“云上利川”“指间利川”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宣传,用独特的创意展示“利川风光”,讲好“利川故事”,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利川。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旅游形象宣传片《悦凉越利川》和旅游招商引资宣传片《梦起之源》。三是建立旅游网络销售平台。着力实施景区、酒店、旅行社和旅游小镇、旅游扶贫试点村、民宿旅游村上网工程,逐步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定等功能全覆盖。

  五、全民共享,发展民宿旅游

  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民居993户、房间5697间。从今年5月正式开业至今,共接待了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3.9亿元。一是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成立了乡村民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民宿旅游实施方案、扶持办法和基本标准。政府对农民给予40%的房屋改造补助资金,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项改建补贴上浮20%。并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配套补助。据统计,政府的近亿元补贴,带动了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3.6亿元用于发展民宿旅游。二是标准和文化双管齐下。出台了《利川市民宿基本标准》,确保民宿彰显特色。充分挖掘民族建筑、民歌、民舞、民俗等文化内涵,让民宿与当地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为推进民宿旅游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我市举办了“首届民宿文化节”“中国山地马拉松首站系列赛”和“梨花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三是民宿旅游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创立了“市场主体+村集体组织+农户”的多元发展模式。如东城白鹊山村引进湖北昌隆农业开发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民宿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问题,而且带动了100多名农民就业。创立了“旅游发展公司+民宿协会+经营户”的立体管理模式。市龙船调旅游发展公司负责全市民宿旅游管理工作,对全市民宿实行“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各街乡镇成立乡村民宿旅游协会,直接负责民宿经营户的管理、培训。创立了“种养业+特色产品+就业”的带动脱贫模式。通过让贫困户提供农产品、包装售卖土特产品或直接参与就业的方式逐步实现脱贫。据统计,民宿旅游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带动10000多农民就业,并有效地促进了种植、养殖和服务业的发展。■

  (作者系中共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