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关于加快推进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2-17)

程用文

  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湖北最直接、最现实、最受益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是解决长江黄金水道“卡脖子”问题,促进三峡枢纽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举措。

  一、三峡枢纽过坝运输现状及突出问题

  三峡枢纽过坝运输由三部分组成:过闸运输、升船机运输和翻坝运输。自2003年以来,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需求年均增长高达15.8%,2014年过坝货运量超过1.2亿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 待闸问题。2014年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亿吨,已超过设计上限,全年船舶待闸率高达80%,平均待闸时间44小时,积压船舶平均每天150艘左右。2015年上半年平均待闸时间超过56小时,船闸检修期间平均待闸时间增至7-8天,最长达15天,积压船舶数量最多达940艘,且坝上及两坝间配套锚地容量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待闸锚泊需求。

  2. 停、限航问题。主要有浓雾停航、大流量停航、船闸大修停航、例行保养检修停航、故障停航等。一方面,重庆、四川雾多、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水路运输不时中断,加上三峡坝区浓雾、大风、雷暴等恶劣天气频发,船闸通行常受管制。另一方面,当三峡大坝下泄流量超过4.5万立方米/秒时,三峡船闸实行封闸。

  3. 危化船舶受限问题。装载油品船舶必须与其他同等级危险品船一同过闸,一般一个闸次6艘船,闸次内集结等待时间较长,且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不允许危险品过闸。目前三峡大坝及葛洲坝每天仅安排一小时供一级危险品过闸。下游成品油通过船舶运至上游平均时长达20天。

  4. 联运不配套问题。公路方面仅有南岸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与其对接的港口码头规模较小或尚未建成,公水联运体系的服务能力有限。铁路方面汉宜、宜万、焦柳等铁路通道的线路、场站设置与港口及过坝转运体系缺少衔接配套设施,不能实现铁水联运,铁路成本低、运量大、效率高的比较优势尚未有效发挥。

  5. 管理不顺畅问题。三峡枢纽地区存在着不同县市、坝上坝下、南岸北岸、中央地方、国有民营、客运货运、公路水运等多层级管理、多主体运营、多形式占有,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无序竞争格局,难以最大效益地利用宝贵的岸线、旅游、地域资源。

  二、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围绕形成以“两坝、两港、两翼”为核心的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通过加快长江南北两岸、坝上坝下转运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及成品油管道建设,构筑完善的水、铁、公、空、管道多式联运体系,结合三峡枢纽自身挖潜等措施,统筹解决三峡大坝、葛洲坝通航“卡脖子”问题。重点推进“四大系统建设”:

  1. 铁路联运系统建设。三峡枢纽铁水联运网可考虑由“两纵”疏港铁路构成,南北两岸形成两条铁水联运铁路,分别与汉宜、宜万以及焦柳线等国铁网衔接,联系两岸上下游的主要港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形成铁水联运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江北铁水联运铁路(太平溪港区经宜昌东站至白洋港区)和江南铁水联运铁路(茅坪港区经宜昌南站至红花套港区)。

  2. 公路翻坝转运系统建设。三峡翻坝公路运输网可考虑由“一横两纵两射”构成。新建“一横”——江北公水联运公路,既有“两纵”——三峡专用公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以及“两射”——宜巴公路、宜大公路,通过与沪渝高速、沪蓉高速、318国道等干线公路衔接融入区域公路网。重点建设项目是江北公水联运公路。

  3. 成品油管道系统建设。为增强油品进入川渝运输能力,可考虑建设坝上与坝下之间的成品油管道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是茅坪至红花套石油管道。

  4. 港口运输吞吐扩能系统建设。可考虑加快三峡枢纽地区南北两岸、坝上坝下港口作业区及配套物流园区建设,扩大港口货运吞吐能力,实现公路、铁路与港区对接,为过坝需求提供及时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坝上北岸太平溪港区、坝上南岸茅坪港区、坝下北岸白洋港区、坝下南岸红花套港区。

  三、推进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的建议

  1. 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给予政策支持。全力争取国家将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批准有关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争取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过坝货种分类政策、过闸收费或转运补偿政策,实现三峡枢纽地区不同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有序运行。

  2. 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和运营管理模式。整合三峡坝区、库区不同层次、性质、内容的运营主体,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的制约,统筹负责对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重点项目进行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在资金筹措方面,积极探索PPP模式,还可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开发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使用地方债、市政债等多渠道融资。在运营管理方面,由经营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多式联运包干费率,对代理的货物运输实行一次托运、一次收费、一票到底、全程负责。

  3. 统筹推进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推广标准化船型。研究推广三峡船型,争取将三峡大型船舶制造点布设在宜昌;推进“645”长江中游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加快长江中下游航道疏浚及整治;扩大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辐射能力。支持省交投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大力推进长江荆州至宜昌沿线港口、岸线资源一体化合作开发,提升长江航运能力。

  4. 推动三峡区域“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宜昌市及沿江沿库地区加快特色物流园区、产业园区、服务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积极申报设立国家级沿江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及长江经济带重点支持范畴,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产业、物流、城镇融合发展。

  5. 建立协调推进落实机制。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元,协调推进任务重,必须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宜昌市政府、长江航务管理局、武汉铁路局、省交投集团、省铁投集团等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当前,要抓紧组织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研究,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要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分清“十三五”及中远期时间节点,应由政府负责的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任务,确保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不等不靠,早日开工建设。宜昌市政府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统筹好江南江北、坝上坝下港口和岸线资源,加强货运与客运、水运与其他联运方式的衔接,主动争取三峡枢纽地区中央驻宜单位的支持合作,着力研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省交投集团要通过港航资源产权、领导体制、业务体制“三统一”,加快整合三峡坝区港航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利益共同体,扎实推进三峡枢纽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