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积极推进湖北富硒产业整体崛起

(发布时间:2016-12-17)

联合课题组

  近年来,富硒产业在全国多地再掀发展热潮,由于其地域独特性、保健功能性、经济增值性,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省富硒产业已经到了实现整体崛起的拐点,切实推进富硒产业整体崛起,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闻名、全球知名的富硒产业研发中心、市场枢纽、标准源头、产业极核,是湖北三农人的重大使命。

  一、富硒产业整体崛起对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至关重要

  (一)富硒产业是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业。从农业发展史看,农产品生产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产品生产,主要追求高产量,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二是绿色、有机和安全农产品生产,追求质量安全,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未来农产品生产将是功能农产品生产,满足人们对保健、长寿等功能的需求。随着城乡居民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对富硒产品的需求将呈现指数式、井喷式增长。富硒产业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富硒产业是再造湖北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湖北传统农业发展优势主要在两方面:资源优势和产量优势。新常态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省,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也要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硒资源优势就是湖北独特的新优势,是湖北最宝贵的财富、最核心的吸引力、最坚实的竞争力,是我省重新塑造新发展优势的主要突破点和着力点。

  (三)富硒产业是新常态下农业提质增效的战略产业。第一,从增值潜力和资源条件看,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富硒农产品可比非富硒农产品增值3倍、高端产品增值10倍以上。湖北硒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且质量很高,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富硒产业可以形成产值过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第二,从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看,其横向涵盖面宽,纵向延伸链长。横向看:农产品只要其富含硒和有机硒,就能融入富硒产业。纵向看:富硒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可以进入基础产业环节,向下游拓展可以涉足农产品深精加工、市场拓展环节。

  (四)富硒产业是增进城乡居民福祉的民生产业。硒对人体健康有全面、广谱的保护作用,它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贫硒国家,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富硒产业是助益百姓健康,增进人民福祉的民生产业。

  二、我省富硒产业已经到了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实现整体崛起的拐点

  推进我省富硒产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实现整体崛起既十分重要,也非常紧迫。一方面,当前各地富硒产业发展竞争激烈。陕西紫阳正在建设“中国硒谷”、江西丰城正在打造“中国生态硒谷”。另一方面,我省富硒产业发展很不均衡,除恩施州比较成熟外,江汉平原富硒产业仅现雏形,其他地区处于自发状态。再一方面,富硒产业有较强的地域替代性。抓得好可以实现指数式、井喷式发展,抓得不好可能长期徘徊。

  (一)我省富硒产业发展资源丰富。恩施州拥有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和1万平方公里富硒土地,还有天然富硒生态环境。江汉平原富硒土壤可开发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名列全国前列。而且我省富硒土壤全部为偏碱性和中性土,十分适宜发展无公害绿色富硒农产品。发挥恩施工业硒矿的唯一性优势,通过发展、使用硒肥、硒饲料,还可在省内广大的贫硒地区发展富硒产业。

  (二)我省富硒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发展富硒产业的根基是农业。湖北的农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富硒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质量、品牌也居全国前列。在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湖北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5个,全国排名第2。二是农产品加工居全国第三。2014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万亿元,居全国前三位,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4。三是农产品流通在全国有地位。2014年,我省农贸市场达1600多个,年交易额2000多亿元。在农产品出口方面,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22.6亿元,同比增长4.7%。

  (三)我省富硒产业发展条件优越。我省农业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农业科研教学机构近70家,涉农院士12人。农业领域建成了8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域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家。近年来,又打造了10条农业科技产业链。我省富硒产业研究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恩施州农科院关于硒的研究成果就达到11项、专利16项、论文300多篇。长江大学多项硒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四)当前富硒产业发展机遇难得。首先,新常态下农业提质增效对富硒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既要提高产品品质,又要促进产品增值增效。这对发展富硒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其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富硒产业发展带来新使命。人们对食品的需求逐渐转向优质与安全、进而转向功能与保健,为富硒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第三,个性化消费为富硒产业发展带来新生机。当前,居民消费开始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富硒产品是特色产品、功能食品,是适应这一消费趋势的重要增长点。第四,农业对外开放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富硒产品主要消费市场在收入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开放的不断扩大会增加产品出口,挖掘新的增长潜力。

  三、树立雄心、扎实工作,推进我省富硒产业整体崛起

  推进我省富硒产业整体崛起,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加速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富硒产业打造成“双千亿”产业,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闻名、全球知名的富硒产业研发中心、市场枢纽、标准源头、产业极核。

  (一)树立发展雄心。要切实解放思想、树立雄心、坚定信心。一是要敢于引领发展。以我省富硒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态势看,我省富硒产业完全可以在全国占居领先地位。首先,我省硒资源分布和富硒产业发展是连片的、全省性的。而其他省市是点状的,只有个别县市。其次,江西、湖南、陕西、海南发展富硒产业的县市经过4年左右的发展,销售收入都达到了30多亿元,且规划2020年左右达到100亿元以上。我省除恩施州以外,还有20余个县市区具有富硒土壤。以一个县市富硒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估算,全省富硒产业完全可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产值提升到2000亿元以上。二是要破除唯资源论。要把施用硒肥发展富硒产业这一潜力更大的领域放在应有的位置。湖南桃源县主要靠施用硒肥做成了一个30多亿元的产业。湖北拥有世界唯一的工业硒矿,发展硒肥空间、潜力更大,更能把这一优势做实、把富硒产业做大。三是要增强紧迫感。当前,很多富硒资源远不如我省的地方,富硒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如果我们不抓紧,就有可能守着聚宝盆,没有发大财,甚至在发展方面掉队、落伍。

  (二)明确发展定位。当前,制约我省富硒产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位不准。一些地方把富硒产品定位为“特色农产品”,淡化了硒产品“保健、长寿”等核心价值。应当把富硒产品定位于新型“保健产品”。相应的,富硒产业应当定位在类似于保健产业的独立的“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三)紧扣发展重点。一是建设生产大基地。布局和发展一批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二是发展富硒大龙头。培育、发展、引进富硒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富硒龙头企业重组整合,做大做强。三是打造产业大园区。将富硒产业向园区相对集中,促进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紧密结合,上下游产品有机衔接,打造富硒产业集群。四是培育精品大名牌。推进品牌创建,鼓励富硒生产企业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强化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品牌效应;加强品牌保护,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对富硒农产品生产、流通等进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富硒产品,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品牌。

  (四)创新发展机制。一是市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富硒产业,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模式。二是利益联接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接与分配。三是资金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引领,大力吸引企业、开发商以及外商参与富硒资源开发和富硒产业项目。四是统筹推进机制。通过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全省富硒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富硒土壤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标识管理、品牌建设、技术研发。五是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实体等多方积极性,建立技术创新体制。

  (五)加大扶持力度。首先,要加大财政对富硒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富硒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力度都很大。云南省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已筹集资金30亿元。建议我省借鉴云南省做法,由财政拿出部分资金,吸引企业加盟,组建富硒产业发展基金。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富硒产业投入模式。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争取中央财政有关富硒产业发展的项目。二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将富硒产业发展同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农业科技产业链等项目结合起来,把富硒土壤开发和富硒产业发展作为其重点。把富硒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等结合起来。把恩施州硒矿资源的调查与勘探等,与“荆楚富矿行动”矿产勘查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三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扶植富硒龙头企业上市。

  (六)健全发展规范。一是要加快制定实施富硒产品标准。抓紧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各类不同富硒作物、富硒养殖产品、富硒加工制品的硒含量地方标准,并力争成为国家标准。二是要制定品牌标识管理办法。对全省性的富硒产品标识、品牌实行统一管理,各县市区的富硒产品标识、品牌由各县市区统一管理。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认证和管理体系。明确认证机构,加强执法检查,对富硒农产品生产过程、市场流通、标志使用和包装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

  (七)加强组织推动。一是要加强宣传鼓动。加强对“硒保健”“硒营养”知识的宣传,让“以硒为贵”理念深入人心,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组织发动。各地要把富硒土壤开发和富硒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增长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亮点和三农工作的着力点,纳入重大议事日程。三是要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全省富硒土壤开发利用联席会议的作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工要求,抓好落实。四是要加强工作推动。在全省选择10个左右县市区,开展富硒产业发展试点示范,给予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召开一次全省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全省富硒土壤开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动员部署;出台“关于推进我省富硒产业发展的意见”。■

  课题组成员:

  刘兆麟 陈宽宏 曾环宇 杨明杏 易 峥

  戴光忠 杨 军 孙志国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