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助力“十三五”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4)

王文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完成“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确权明责、突出监督落实,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进位、质量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一、大力解放思想,在更新观念中实现新转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深对中央和省重大发展战略体系的理解,更加科学地适应、引领新常态。同时结合财政职能,强化“五种观念”,努力提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市场观念,突出财政公共性,增强财政调控能力,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强化民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托底”而不是“托举”,改革完善民生保障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强化法治观念,特别是要增强预算法治意识,知法、守法、用法、护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四是强化绩效观念,加大整合统筹力度,做好部门重点科目资金、财政存量资金、政府债务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财力配置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既兼顾当前、更着眼长远,充分考虑财政实际承受能力,加强各类风险防控,努力保持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谋在实处,在推动发展中释放新动力。把速度与质量、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纳入发展的视野,找准靶点,定向发力,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全面落实“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投入,确保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快财政资金下达进度,在确保资金安全和绩效的前提下,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结构,筹集400亿元,引导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支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继续安排县域发展调度资金300亿元,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二是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和目录清单制度,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按照中央部署,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三是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清理现有的产业扶持资金,逐步取消竞争性专项,减少行政性分配,加快设立产业基金,提高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水平。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向产业基金转化,变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产业领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四是支持激活市场主体,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发挥好50亿元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作用,采取基金制、股份化运作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加快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实力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坚持共建共享,在保障民生上体现新成效。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做好民生工作,一方面,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投入,兜牢民生底线;另一方面,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同时,注重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调整完善已出台的政策,加大合理引导预期力度,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观念。一是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财政支农投入新增部分重点用于扶贫开发,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全省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继续按人年均1000元的标准给予转移支付。按照省级统筹、市州协调、县级整合的原则,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扩大县级深度统筹空间和项目资金安排自主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在推动“三农”发展中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制度的统一性、规范性,确保社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三是推动改革职业教育制度。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健全中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围绕市场实际需求推动教育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好社会资本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采取“补人头”与“补砖头”相结合,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重,推动实施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开展PPP模式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管理试点工作,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效率。

  四、提振担当精神,在深化改革中取得新突破。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结合中央顶层设计,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财税改革“打头阵”“重头戏”和“切入点”的作用。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试编部门三年滚动支出规划,实行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建立中期管理框架,弥补年度财政预算缺陷,提升财政资金安排的针对性和使用效益。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中期财政规划与地区、部门和行业规划的衔接。对跨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要在做好年度预算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逐年纳入财政预算,强化年度预算约束。加快推进重大支出项目库建设,做到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二是构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狠抓预算执行进度。对结余资金,一律依规收回统筹使用。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建立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地区或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规模;编制项目预算或安排转移支付时先消化存量,再考虑安排增量。三是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完善政府债务偿债责任机制,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严格将置换债券资金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债务率较高的地区要制订中长期债务风险化解规划,新增债券安排与各地区风险程度挂钩。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依法妥善处置或有债务,阻断风险传导。四是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强化契约意识,维护重诺履约的氛围,培育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PPP市场。完善PPP规范操作流程,加快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做好专家库、项目库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按规范推进项目实施,加大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防止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将PPP模式异化、走偏。

  五、坚持从严从实,在严守纪律上彰显新作风。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弛而不息地推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时,加强财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在推进源头治腐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围绕确责、明责、追责、问责,对照新预算法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扎牢扎紧制度的“笼子”。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探索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内审检查,综合运用属地监管、日常监管等多种手段,提升监管效果。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倒逼财政资金监管。二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厉行勤俭节约,扎紧财政支出的口子,严格落实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管理制度,按照“零增长”原则编制执行“三公”经费预算,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等事业发展。修订完善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使制度落地。修订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加强村级“三资”管理。三是加强财政内控建设。在2016年完成全省财政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工作,通过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公平有效的内控考评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有效避免政策制定和资金分配过程中的行政风险、法律风险与廉政风险。■

  (作者系湖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