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16-12-24)

别必雄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对称“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一面是企业“饥渴”,一面是游资“过剩”。如何破解困局,亟需创新突破。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资本兴市”战略,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一、创新投融资理念,不走寻常路

  面对投融资这个“老大难”,市委、市政府通过“四变”颠覆传统理念和路径,从而“理念一变天地宽”。

  1. 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有多少事找多少钱”。在产业集群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不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是“要办多少事,就去找多少钱”,敢于适度举债。市级专门成立了项目融资策划指挥部,组建17个项目策划专班,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在全国率先策划8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获得农发行57亿元贷款支持;成功争取到漳河新区整体城镇化项目贷款38亿元、省开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29.4亿元等,项目融资被动局面迅速扭转。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投入资金75.6亿元,是2014年的3倍。

  2. 变行政性拨款为市场化投资。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沉淀化”、资金使用“碎片化”,严重制约着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市委、市政府整合市级财政预算资金,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成功设立了多只基金。对产业和企业的扶持,不再沿用财政无偿拨款、税收返还等方式,而是采用市场化运作、基金投资的办法,通过阶段参股,获取合理回报。基金循环利用、滚动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更好地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3. 变政府独唱为多方共赢。为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的热情,我市积极探索PPP模式。市、县两级共策划申报PPP项目110个,总投资1207亿元,吸引了40多家社会资本参与对接。

  4. 变单一贷款为多元融资。多年来,荆门的融资过度依赖银行。针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坚持“多条腿走路”,想方设法深度对接资本市场。与长江证券、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吸引了30多家投融资机构落户,并积极辅导企业进行股改、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寻找战略投资者。

  二、组建运行各类基金,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通过组建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聚焦到成长性好的产业和项目,实现政府政策性目标与社会资本商业性目标有机结合。

  1. 坚持发展导向,精准设立基金。一是着眼培育扶持支柱产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规模10亿元的市级产业发展母基金和若干子基金,精准投向七大支柱产业。目前,由市级产业发展母基金投资2.7亿元,与专业基金公司合作,设立了6只股权投资类引导基金,吸引社会和私募资本10.8亿元,基金放大率达4倍。二是着眼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创投基金。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并建立跟投机制。由市政府、荆门高新区、华工科技和软通动力合作,设立了首期1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时,鼓励和引导湖北一马投资集团筹资1亿元,成立了“一马天使创业投资基金”,今年计划资助项目20个、资助个人30名。三是着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政银合作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总规模3.5亿元的政银合作基金,按照1:10的比例放大,信贷总额达到35亿元。目前,已对132家企业放贷10.7亿元。四是着眼推进新型城镇化,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与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合作,分别设立22亿元、2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正与平安银行武汉分行接洽,筹备设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

  2. 坚持专业导向,规范运作基金。一是组建专业团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的农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专业基金管理人员,充实了公司力量。同时,引进专业基金投资公司来管理各类子基金。二是建立专业规则。陆续制定了《荆门市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荆门市市级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规范设置基金架构、来源、管理层级及资金投向,明确了实施细则。三是实行专业管理。对信贷业务,由商业银行实行专业化操作;对基金投资,由专业基金投资公司进行自主决策,行业主管部门仅从政策性、合规性方面把关。四是完善运行机制。构建了市级直管、多方联动、信息共享、审批前置、风险补偿、联席会议的“六位一体”运行机制,明确界定政府部门、农谷公司、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社会和私募资本的职责范围。

  3. 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基金落地。一是与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对接。建立了“一家产业投资公司、一只产业发展基金、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专业管理团队、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五个一”机制,引导各类基金定向支持全市2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建立了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链行动计划、一张产业链招商地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承载园区、一只基金”的“六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主要通过基金跟投方式支持新落户项目。三是与重点企业对接。对全市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分产业进行梳理,建立基金支持备选企业库。先后组织开展22场基金与企业对接会,已有4家企业与3个产业投资子基金达成合作协议,投资额达1.3亿元。四是与“双创”项目对接。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天使创投基金管理公司与各众创空间建立了全天候信息沟通机制,并积极参与“双创”项目路演活动。一马天使创业基金已为10个创业项目投资660万元。五是与旧城更新和新城新区、新型城镇化带建设对接。城市发展基金正以“PPP+EPC+股权转让”模式,参与到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市政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等领域建设中来。

  三、着力推行PPP模式,让政府与社会资本携手同行

  从市本级做起,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以PPP模式,主动向社会资本伸出“橄榄枝”,得到多方积极响应。

  1. 注重顶层设计。一是组建一个机构。成立了全省首家PPP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全市PPP项目、拟定PPP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编制PPP模式发展规划等工作。二是健全一套制度。按照“法律规范+政策指导+实施细则”的构想,相继出台《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试点工作的意见》《荆门市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规程》等,构建了完整的PPP制度规范体系。三是明确“三条军规”。即PPP模式必须是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由社会资本营运,在做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社会资本合理收益;必须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减轻财政当期支出压力;必须有科学的风险管控,防范因标准不统一导致价格、收费的混乱,防范出现经营危机时政府部门缺乏应急措施、撒手不管,防范社会投资者利用公共服务的自然垄断乱收费、高收费,防范由于操作不阳光、不透明导致灰色交易发生。

  2. 注重完善机制。主要是:建立项目筛选机制,结合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借鉴物有所值评价理念和方法,评估论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决策质量。建立合作伙伴选择机制,综合评估项目合作方的专业资质、管理经验和信用状况等因素,依法择优选择诚实守信的合作伙伴。建立风险防控监督机制,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承担项目风险的具体内容,同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奖惩制度,对PPP项目实行全程监管,确保社会资本按约提供公共产品。建立退出机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PPP项目的退出路径以及合作结束后各种事宜的处理,确保项目运营长期可持续。

  3. 注重能力建设。先后邀请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中国城发集团董事长贝方等知名专家开展了多层次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机制原理、制度规范、案例讲解等,培训人数达千人以上,切实提升了各地、各相关部门的操作能力。

  4. 注重试点示范。针对一些地方、部门和社会上存在的观望思想、顾虑情绪,市委、市政府重点确定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荆门剧院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总投资31.1亿元的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成为我省本批次5个入选项目之一;总投资2.1亿元的荆门剧院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与一冶集团开展合作,去年已破土动工。

  四、扩大直接融资,加快抢滩资本市场

  当今时代,资本为“王”。为扩大直接融资,我市从年初着手,“兵分三路”,强势进军资本市场。

  1. 向证券市场挖“富矿”。整合市政府金融办与市发改委上市办职能,并从长江证券等专业机构争取专业人才来荆挂职,组建企业上市挂牌专家服务团队。面向全市开展多轮上市融资专题培训,中小企业主近900人次参训。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摸排,将72家企业纳入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一对一”具体辅导。建立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财政激励机制,凡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的各奖励200万元,在新三板、四板挂牌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目前,凯龙化工成功上市,航特科技等3家企业正在申请IPO,48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固润科技已在新三板挂牌,17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新三板挂牌协议;新增杰美股份等37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展示,其中6家公司实现股权融资1.02亿元。

  2. 从债券市场抢“先机”。抢抓国家对发债开闸的机遇,加快推进债券融资,成为全省债券融资的排头兵。市、县两级均专门召开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推进会,组织专业团队研究债券融资工具,筛选了20多家企业为重点发债主体。荆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发行期限为7年的7亿元公司债券,创下了多项全省“之最”。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行了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和7亿元的中期票据。此外,还策划了市城投公司15亿元的三期城投债、荆门高新区5亿元的小微增信集合债等11支债券,预计发债总额达50亿元。

  3. 以股权融资觅“金主”。一方面,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举旗当帅”,支持他们“走出去”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引导部分企业“找帅当兵”,主动攀大附强,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和经营业绩,实现“1+1>2”。葛洲坝水泥与钟厦水泥成功重组,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金鹰能源公司成功引进兴发化工集团开展股权合作;人福医药与广源食品、广东华鑫茂与恒生电子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启动。同时,还引进长江资本、省高投公司、尚佳创投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开展直投业务4笔,累计投资额达5800万元。■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