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担负文化新使命 助推产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4)

徐 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明确要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文化产业是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好文化产业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是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制机制的重要手段。开展文化产业工作,必须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在客观辩证把握我省文化产业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务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经历波动,但态势持续向好。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超20%,核心指标止跌回升、逆势而上,实现“V”字形复苏。2022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0%,增速位列全国第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打一场追赶超越、突破发展的持久战。
  二是总量提升,但仍需深挖潜力。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提升,但仍面临一些挑战:①总量不够大,2021年增加值排全国第10位;②占比不够高,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排全国第12位;③主体不够强,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质量较先进省、市比仍有差距;④品牌不够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不多。我省需要加快选引一批高层次、大投资、强牵引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湖北。
  三是规模扩大,但发展结构不平衡。文化产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总量、质量效益均有提升,但发展结构有待优化。2022年,全省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我省数字文化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全面形成。我省文化产业想追赶超越先进地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
  二、在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实践中激活荆楚文化资源
  一是聚焦长江、清江、汉江三条主要水系,打好“长江”牌。全省上下正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流域综合治理高度契合湖北资源禀赋,也为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发展空间,提供了战略机遇。湖北是拥有长江干流最长省份,荆楚文明源远流长。文化产业要融入流域综合治理实践,可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以长江为主轴,以汉江和清江为支撑,从长江文明、历史文物、民族民俗、自然资源等不同维度,对荆楚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充分激活荆楚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长江文化价值,不断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聚焦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建设,走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绘制了一张湖北省理想空间结构图,在良好生态基础上,以三大都市圈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大都市圈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禀赋特征,找准结合点,竞相发展。武汉都市圈积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文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国文化新业态聚集区。襄阳都市圈主要创建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为内涵的“一城两文化”品牌,建成全国知名影视拍摄基地、汉江流域文化中心、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文化名城。宜荆荆都市圈以宜昌为龙头,做强叫响三峡文化旅游、“乐器之城”、“诗歌之城”品牌,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文化中心。荆州、荆门发挥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强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形成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展示交流区。
  三是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扎实的产业基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同科技进步紧密相联。应充分发挥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新型文化业态的比重。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领域尖端人才,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弘扬荆楚文化
  一是加强荆楚文化提炼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湖北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知名文化品牌不多,荆楚文化精神阐释、形象塑造还不够鲜明。弘扬荆楚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深挖远古人类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打造更多展现中国精神、时代气象、荆楚风格的文化地标、文化现象、文化产品。要准确定位荆楚文化的个性特征、独特品格,聚焦荆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吐纳百川的兼容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等内涵特质,加强研究阐释,做好理论宣传,拓展新时代荆楚文化的时代内涵,提升荆楚文化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
  二是打造荆楚文化精品。弘扬荆楚文化,须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趋势,瞄准新需求下的审美期待,广泛运用VR、AR、XR等现代技术手段,给荆楚文化装上科技“翅膀”,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技术魅力充分彰显,营造现场感、沉浸感、参与感。运用“跨界”思维,同时加强同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大平台合作,调动资源、整合力量,夯实荆楚文化高频次传播基础,通过创新表现形式,丰富创作手法,还原历史场景,打造一批荆楚文化精品力作,让荆楚文化“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搭建荆楚文化交流平台。以文化会展业为突破口,通过搭建荆楚文化展示平台,多维度、多层次、沉浸式讲好荆楚文化故事,展现荆楚大地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扩大朋友圈,拓展交流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应坚持专业化、平台化、品牌化标准,培育如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节庆展会,促进文化会展发展。持续办好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积极承办国际国内知名赛事活动,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武汉展厅”,迎八方来客、邀四海宾朋,做大限度“引客入鄂”,持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
本栏目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