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富民强市”

(发布时间:2024-04-08)

刘智勇

  利川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是民歌《龙船调》的故乡,巴文化、楚文化在此交融,夏季平均气温22.2℃,人文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近年来,利川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省委赋予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保护生态、完善交通、发展旅游、打造产业,以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人气旺起来、经济活起来、百姓富起来,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一、坚持生态优先,让“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的谆谆教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提高思想认识。选定生态旅游康养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之一,成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把生态文化旅游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擦亮绿色底色。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9%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森林覆盖率达64.22%,实现生态乡镇全覆盖,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打造核心景区。引进江西旅游集团、湖北文旅集团、湖北交投等企业,与利川旅投实施战略重组,推动腾龙洞、佛宝山、龙船水乡等核心景区提质赋能,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打造一小时旅游圈,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7个,其中5A级1个、4A级4个,形成高品质景区集群。
  二、坚持以旅兴业,变“生态颜值”为“经济价值”。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2023年,利川市接待游客总量2029.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37亿元,全市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余人。以文体活动聚人气。深挖土家族、苗族文化内涵,发挥土家肉连响、利川灯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举办“大利之川·相约四季”系列惠民文化活动、“候鸟”文化艺术节、“星斗摇香·利川红”茶乡寻亲会、山地越野赛、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推出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推动文化元素进景区,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游玩。以农旅融合促振兴。立足“富硒”优势,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探索发展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智慧农业,打造药旅、茶旅、莼旅田园综合体,2023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挖掘、改良利川特色产品、特色小吃,推出“利川红”“利川莼”等一批“利川好礼”,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利川红”作为东湖茶叙国事用茶,2022年品牌价值42.15亿元、居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第十位。以民宿旅游助增收。实施“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工程,出台乡村民宿旅游扶持办法、民宿管理办法等,开展景村共建共享行动,实行政府适当补贴、部门完善基础配套、百姓自发投入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示范群落。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民宿2613家,床位4.8万张,年接待游客224.3万人次,实现年收入34121.7万元,仅民宿产业就创造就业岗位6000多个,间接带动300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坚持共建共享,让“凉爽之城”变“温馨之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擦亮“凉爽利川·度假天堂”名片,打造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提升县城品质引客。坚持景城一体,按照旅游城市标准建设管理,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县城建设品质和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结合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试点工作,推进清江生态廊道、城市绿道建设,打造利川非遗美食街、文旅公园、非遗展示馆等网红打卡点,龙船天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成带状公园、社区游园、口袋公园50余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1%,形成“人在城中、城在画中”的山水城景,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居县城。发展康养地产留客。顺应游客旅居需求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进市场主体开发康养基地、康养路线、康养村,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和休闲度假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避暑度假圈,连续五年举办“凉产品交易博览会”展销避暑房,累计出售休闲避暑住房9.3万套,其中2023年销售商品房6084套、59.5万平方米,市外客户购房占比达25%,部分“候鸟”从短期避暑转向颐养定居。2023年,旅居一个月以上“候鸟”最高时段超60万人。发挥“候鸟”辐射作用。充分发挥“纳凉候鸟”带客作用,在武汉、重庆等城市设立“候鸟人才”联络处,举办“候鸟人才”节,辐射带动游客来利川避暑纳凉。“候鸟”经济带动效应明显,2023年夏季全市“纳凉候鸟”人数超过70万人,实现综合收入82亿元。创新实施“候鸟人才”工程,建立“候鸟人才”智库,建成清华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落户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建立专家工作站4个,参与地方发展项目145个。

(作者系中共恩施州委常委、中共利川市委书记)
本栏目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