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文化视野

文化视野

奋力书写武汉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08)

王广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武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旅游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2023年,武汉市抓住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发展新机遇,召开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做大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全年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6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41%、69.52%。武汉入选夜间经济新锐十城,跻身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2023年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榜单。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武汉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决胜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围绕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转。一是不断织密12分钟文化圈。编制实施《武汉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15个、数字阅读空间1000处。二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行动。发挥“群星奖”示范引领作用,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百姓明星大赛、广场舞展演、大众合唱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500场次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开展武汉地方文化数字化工作,构建“名家论坛”“红色连环画”等武汉特色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编纂《武汉图书馆馆藏碑帖珍品图录》,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探索有声图书馆、文化馆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
  二、聚焦文化“双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一是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建设。实施“两江四岸”核心区文旅品牌提升工程。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担当武汉打造长江文化中心城市的责任与使命。二是深化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发掘研究。开展武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地方立法,完善“先考古,后出让”工作制度,实施大智门火车站、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好用好盘龙城、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协同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三是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打磨提升《王荷波》《孩子剧团》等沉浸式红色演艺剧目,擦亮“红巷苗苗研学营”“红色课堂进校园”“同上一堂思政课”等品牌社会教育活动,推广“红色武汉·英雄城市”精品线路,建设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系统性保护。开展非遗资源普查,修订武汉市非遗保护规范化管理办法,申报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举办长江非遗大展。
   三、聚焦精品创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一是实施汉派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工程。创排光影幻景杂技剧《凤凰说》(暂定名)、楚剧《东方茶港》、话剧《乐园》,重塑京剧《三寸金莲》、汉剧《王昭君》等艺术经典,支持东湖风景区与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力争打造现象级、重量级、破圈传播的精品力作。二是加强文艺精品传播推广。办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音乐节等品牌节会,高水平举办武汉双年展,努力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龙头美术馆。三是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加强汉剧艺术传承和发展保护,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积极申办全国性戏曲活动,办好“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荆楚名团聚江城等品牌节会,推出一批彰显文化自信、展现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果的优秀作品。
  四、聚焦提质增效,延续文旅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一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制定实施《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出台产业激励和扶持系列政策。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国有文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入库规上文旅企业30家。推荐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以上。三是着力打造优势品牌。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木兰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升级完善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文旅功能。四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推进旅游与演艺深度融合,制定实施支持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政策措施,打造全国演艺之都。推进文艺演出进景区,创新打造旅游演艺精品,打磨提升“当艺术遇上博物馆”系列实景演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出“武汉礼物”“十大伴手礼”。推动武商梦时代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样板,借助武汉马拉松、武汉国际渡江节等体育赛事,凸显文旅作为服务型经济引擎的功能价值。五是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功能设施,在东湖、黄鹤楼、古琴台周边补齐文旅驿站、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擦亮武汉市文旅志愿者服务项目品牌,塑造游客友好型城市形象。
  五、聚焦形象提升,全方位讲好武汉故事。一是拓展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推进“研学游”“赏花游”“城市漫游”等特色产品,积极抢占国内游客源市场高地,打造周边城市客源热地。二是加强海外宣传推广。组织参加文旅部“部省合作”对外交流项目,依托万里茶道联合申遗项目深化中俄蒙文化交流合作,举办“2024中法夏至音乐节”系列交流活动。重点突破东南亚入境市场,拓展欧洲入境免签国家和北美远程入境客源市场,大力拓展入境游。三是完善官方媒体矩阵。优化官微、官博、官抖运营,建设“武汉文旅”直播间,持续推出优质文旅宣传品,利用推特、脸书账号,创新开展境外宣传推广,持续释放“武汉欢迎你”的热情。
  六、聚焦繁荣有序,加强文旅市场安全监管。一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兴市场监管机制和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评价体系。二是严格依法行政。以优化文旅营商环境为抓手,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旅行社设立许可告知承诺制,编制出境游名单审核业务规范,确保行业发展有序。三是守牢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文旅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组建文旅安全生产专家库,筹建文旅安全生产“啄木鸟”队伍,全力确保文旅行业秩序安全稳定。

(作者系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