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县域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23-11-24)

孟艳清

  近年来,枣阳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主动转型、加快转型、深度转型,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交出一份美丽枣阳建设的亮丽答卷,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位居一类县(市、区)第5名;连续六年跻身赛迪百强县榜单,2023年位居第80位,前进4位。
  一、强化绿色治理,厚植转型发展优势。一是打好碧水保卫战。紧盯治水攻坚,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区雨污分流、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实施见效,滚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枣阳被确定为国家级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五禁”措施,推广“蓝天卫士”视频监控系统,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治理“九个100%”措施,年度优良天数逐年提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绿满枣阳”行动,累计投资24.58亿元,完成造林25万亩,建成“湖北森林城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襄阳市级以上绿色(森林)乡村169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4%;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杜绝重金属项目引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四是打好清废保卫战。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置、餐厨废弃物和城市污泥协同处置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静脉产业园加快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全力争创“无废城市”。
  二、培育绿色产业,增强转型发展动能。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技改焕新。深入推进“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近三年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00多个,万通棉纺荣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立晋公司“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获批省级绿色设计产品;引进浙江哈克雷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2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壮大“枣阳经开区汽车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重要节点城市。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把“风光”资源转化为“风光”产业,枣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亿度以上,年节省标煤14万吨;加快推动华能抽水蓄能、华润大力钒液流电池、双登储能锂电池、远景能源制氢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双登润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化工园区成功创建D级园区,以食品级、电子级、医药级化工为主攻方向招大引强聚群,打造500亿级化工园区。三是加快数字产业赋能提质。紧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向,中国电子“数字枣阳”、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融象产业经济“一张网”、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在枣加速落地,米朗科技、隆胜四海等7家企业入围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定示范企业,万通棉纺、欧阳聚德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四是加快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深入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
  三、拓展绿色空间,优化转型发展环境。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编制《枣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节点、特色镇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多级城镇体系,统筹优化“一主三副三轴多点”空间布局;扎实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二是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融资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融资12.2亿元的14个片区连片改造,打造完整社区;全力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加快数字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大数据中心,加速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倡导低碳生活。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四、坚持绿色导向,健全转型发展机制。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编制出台《枣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细化滚河、唐白河2个三级流域片区、8个四级流域片区责任,扎实推进总投资1364亿元的119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实施;配套制定《枣阳现代水网规划》,以六大水系、178条三级以上河流为依托,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六大灌溉防洪体系为脉络,以383座大中小型水库、32489口堰塘为节点,打造防洪安澜、供水保障、生态健康、智慧水利“四大水网”。二是坚持绿色招商。推动“广招博引”向“择商选资”转变,强化“亩产论英雄”,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以上、税收达到25万元以上,近三年引进华夏通用航空机场等27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落户枣阳。三是坚持机制创新。筑牢绿色发展“制度堡垒”,创新“三场(厂)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河长制+警长”“省市县交界联合执法”司法协作工作机制,实施镇域跨界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达32.4%,激励导向作用愈加突显,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