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三大行动” 建设美丽保康

(发布时间:2024-03-06)

冯云波

  近年来,保康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在襄阳都市圈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着力实施资源换产业、城乡提颜值、生态大保护“三大行动”,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保康。保康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湖北省首批“两山”示范县,尧治河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实施资源换产业行动,发展壮大美丽经济
  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全产业链文章,推动磷化工、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焕发新活力,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一是聚力工业转型,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投资5亿多元,修复矿山生态200万平方米。马桥镇黄龙观村将废弃矿渣场进行平整、覆土、绿化,将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建成集旅游、运动、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实现了“矿区变景区”的华丽转身。建立资源使用权与产业链挂钩机制,力争将优质资源配置给优质企业。与汉江国投合作,成立襄保矿业有限公司,推动全县磷矿资源有序开发、集约节约利用。全县磷矿采矿权由19家整合为13家,关闭、取缔小微采矿企业20家。另一方面,把建设磷化工产业园作为破冰之举、发展之基、长远之计,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600亿元、利税100亿元。二是聚力农民增收,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围绕茶叶、核桃、烟叶、蔬菜、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链,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上游做大产业基地规模,下游做精农产品加工,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发展,每条产业链引进培育1—3家链主企业和3—5家骨干企业,持续培育现代农业增长点,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稳定在86万亩以上。三是聚力旅游提质,唱响文化旅游品牌。围绕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核心景区为依托、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为支撑、高铁高速和绿色廊道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深化与兴发集团合作,延伸开发九路寨景区,奋力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支持尧治河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龙观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整合五道峡、横冲和温泉旅游资源,高品质打造横冲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县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8家,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二、实施城乡提颜值行动,建设宜居美丽家园
  坚持以实施强县工程为抓手,全域规划、一体建设、融合发展,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一是建设美丽县城。拓展城市空间,按照“南拓北优、东西呼应”的发展思路,打通城区至黄堡连接线,推动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以要素聚集促进产业聚集。依托“一河、两园、两山”城区空间结构,以穿城而过的清溪河为主轴,统筹开发沿岸“两山两园”(河东官山、紫薇园,河西万年山、蜡梅园)旅游资源,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把县城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景城一体”的现代新城。二是擦亮特色小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定位,推动小城镇组团式、差异化发展,打造了店垭茶乡小镇、龙坪高山避暑小镇、后坪高铁新镇等特色小镇,培育了马良、歇马、马桥等产业强镇、经济重镇,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支撑、特色风情小镇为节点的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三是打造美丽乡村。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示范带动、共同缔造,集中打造了6条和美乡村示范线,以及“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格栏坪,“国家森林乡村”小沟、刘家坪,“襄阳市A级景区式村庄”黄龙观、陈家湾等一大批美丽乡村。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培育一批高品质旅游民宿、示范庭院,拓展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乡村。如,尧治河村利用废弃矿洞开发“三界洞天”旅游景区,发展矿洞食用菌50万棒,年增收4800万元,实现了矿业经济二次增值,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三、实施生态大保护行动,精心呵护美丽环境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保康。一是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以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划分3个流域片区和5个特色小镇片区,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和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流域国土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深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现有达标四级堤防22.5公里,五级堤防56.64公里,基本形成南河、沮漳河河道防洪闭环;水库安全运行达标率100%。二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12.67平方公里,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优良率达到96.7%,沮河、南河、蛮河等主要流域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作者系中共保康县委书记)
本栏目编辑:贺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