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2-08-01)

柯尊勇

  竹溪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众人来商量”为平台,认真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稳步推进美好家园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工作成效
  (一)共同缔造产业富美家园。围绕“农业稳底盘、工业强支撑、三产增合力”,抓好县域工业园、特色产业园、回归创业园“三园”建设,建成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水产业等产业园5个,建设茶叶、生漆、中药材、贡米等特色产业基地102万亩。中峰青草坪、邓家坝采取“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稻梦香居、迷你农场,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央视新闻频道以《一粒米带来满畈香》进行展播。
  (二)共同缔造环境优美家园。统筹规划“山、水、林、田、路、房”,实施“三治(治山、治水、治土)三改(改厕、改栏、改庭院)三清(清淤、清污、清垃圾)”,引导家家户户扫干净、码整齐、院整洁。全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分类试点,建改公厕、户厕13706个。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生态村262个。
  (三)共同缔造风貌精美家园。用好特色资源,突出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三味”特色,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串点成线,滚动建设,建成A级美丽片区40多个,实现“一线一风景、一镇一品牌、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
  (四)共同缔造民风淳美家园。创新“党建+”模式,建成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文化孵化基地,打造“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村的艺术团”等乡村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家庭家规家训+”实践活动,建好乡贤理事会、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走出了一条“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的家风德治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五)共同缔造社会和美家园。推行民评民说民表彰,开展“孝老敬亲”“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选树活动,涌现出李军、马盈安等“中国好人”8名,陈本贵等“湖北好人”9名,刘德华等“十堰好人·楷模”51名。建设45个“乡村会客厅”、227个“邻里守望站”,建立民主提事、议事、理事和监事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形成“有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六)共同缔造生活甜美家园。迭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来水、硬化路、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社区服务、卫生、文化、农村超市、电商等十大工程全覆盖。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业教保医”,推动民生福祉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完善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决策共谋”,提升群众参与度。搭建“众人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把商量场所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楼栋庭院,做到有事与群众多商量、做事与群众勤商量。以群众所想所思所愿所盼为导向,通过场院商量会、民意恳谈会,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利益分配、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上,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
  (二)坚持“发展共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动力源,聚焦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实现“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让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由“配角”变为“主角”。
  (三)坚持“建设共管”,提升群众责任感。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工作法,共同会商拟订村规民约,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组建县投、乡投、村投,撬动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美好家园建设。建立爱心积分制、志愿者积分制,激励乡村(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美好家园建设成果的运行管护。
  (四)坚持“效果共评”,提升群众获得感。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认同不认同、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建立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和奖补办法。制定“众人来商量”工作规则,规范选题、内容、主体、方式、流程,形成听取、协商、梳理、反馈、落实意见的工作闭环,推动从“商量了多少次”“商量了什么”向“商量出了什么效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转变。
  (五)坚持“成果共享”,提升群众满意度。引导群众通过共建、入股、就业、创业、管理等方式参与美好家园建设,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从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出行难、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留守”对象、城区停车位等问题入手,发动群众从身边和房前屋后的实事和小事做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让美好生活惠及面更宽更广。

(作者系中共竹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贺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