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发布时间:2023-10-26)

——读《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有感
陈莉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百年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技报国:新时代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以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哲敏等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奋斗历程和科技人生。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一、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郑哲敏院士以国家重大的、急迫的需求为选题方向,根据不同时期国家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张存浩院士战火中深怀报国之心,“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家国大义指引他为国家3次“转行”。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生动展现了他们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面对“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二、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关键内核。“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黄旭华院士带领团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赵忠贤院士经过50多年不懈坚持和努力攀登,带领中国的高温超导团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展示出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敢于登顶的志气和在科技创新中敢为人先的自信。
  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尤其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创新生态
   “实事求是,才是做学问的态度”,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苦干,唯实唯真才是立足之本。屠呦呦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无数次试验,一次次失败,不断筛选、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发现青蒿素;侯云德院士在科研实践中一直秉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盲目迷信权威,足履实地、攻坚克难。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是我国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和志向。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格局,我们需要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实事求是、笃学诚行、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追求真理,坚守科研的伦理和底线,在科技前沿孜孜求索,在关键领域矢志突破。
  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奉献是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核。王泽山院士将所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奖金共计1050万元一次性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刘永坦院士围绕一个方向,聚焦一个领域,一干就是40多年,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王大中院士一生为核、一生为国,几十年坚持一个方向深耕不辍。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的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展示出他们静心笃志、埋头治学的初心与坚守。
  面对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的时代重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论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从事应用研究,都要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唯有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坚决摒弃拜金主义,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五、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
   “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协同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为实施“两弹一星”工程,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为找到抗疟新药青蒿素,60多家单位、数以千计的科研工作者参与523个项目,艰苦攻关13年。我国科学家展现出的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蕴含了强化跨界融合、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作机制的重要性,凸显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大科学时代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要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法宝,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鼓励科学、技术、工程等各类人才跨领域、跨学科组成协同创新团队,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加快实现应用转化。
  六、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培养接续奋斗的人才梯队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育人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价值。王小谟院士把人才当头等大事,通过预警机项目、设立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等培养科研人才队伍,壮大中国预警机研究团队;张存浩院士“以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积极倡导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成长,造就了一大批基础研究中坚力量。科学家们在潜心研究的同时,把发现、培养、举荐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体现了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胸怀和担当。
  着眼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长远需求,我国在很多领域从“大”到“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人才基石、提供新生动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