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防洪丰碑

(发布时间:2018-08-11)

尹铭浩

  曾在武汉生活多年,要问我记忆深刻的有哪些?那还真跟武汉的长江之水有关。记得那是一年一度的长江春汛来临之际,在惊蛰前,我怀着异常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位于武汉市汉口滨江公园的防汛纪念碑。
  车临江边,纪念碑的雄姿映入了我的眼帘。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滨江公园的大堤之上,和滔滔的长江遥遥相对。一颗灿烂的五角红星悬于纪念碑顶,十分引人注目。
  这座防汛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54年武汉防汛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1954年入夏,长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一时恶浪滔天,江河猛涨,洪峰最高水位29.73米,超过1931年最高水位2.79米。武汉市组成近30万人的防汛大军,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奋战三个月,采土327万立方米,采石28万立方米,加修堤防173.6公里,终于战胜了特大洪水。
  这是一座巍峨、庄严的纪念碑,整个碑身用坚硬的巨石砌成。它记录着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战洪魔的历史功绩,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洪精神,更寄托承载着武汉人民对防汛英烈的敬仰缅怀之情。
  纪念碑身正面是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题词为:“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南面是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碑身东西两侧刻有浮雕,上部雕刻着由天安门、向日葵、五角星和旗帜所组成的装饰花纹,庄严肃目。
  东面的浮雕约6米长,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物的画卷。浮雕中的20多个人物,他们的面貌、神态、动作表现都活灵活现。那是1954年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开展防汛战斗的情景。解放军们举着红旗,吹着号角,工人们推着一车车泥沙正朝防汛前线飞奔。一群头扎白布巾的老农有的背着石头,有的扛着铁锤,正迈着大步去支援激烈的防汛抢险。这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当年抗洪战斗的激烈场面。
  我细细观察着,仿佛置身于其间,那滚滚咆哮的洪涛、肆虐的风浪仿佛在我的眼前和耳旁回荡,我的心也随之翻滚,时间急迫啊,要知道有多少人的生命系于此间;又仿佛听到阵阵巨响震破了洪浪声,那是人们防汛战斗的号角声、激战洪魔的喊叫声,压倒了洪魔的咆哮,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胸中涌起,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人定胜天的壮丽画面。
  西面的浮雕描绘的是工农兵一起阻挡洪水,修筑大堤的情景。十几个防汛兵手挽着手,呈半蹲姿势,他们个个面容刚毅而严肃,每个人都捏紧拳头,有的咬着牙好像坚定地喊着:“我们一定要挺住,战胜洪魔!”汹涌的风浪朝他们打来,他们仍然顽强地挺立着,时刻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浪。他们组成了一座抗洪的人墙!防汛大军正在钉木桩,垒沙袋,堆石块,一片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顿时我的思绪起伏着,为他们抵御灾害的勇气和决心而感叹。古往今来,人类不正是在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吗?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防汛抗灾,从农耕文明到蒸汽时代,从电气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地同自然作较量,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伟力来源于团结齐心,同舟共济。这种力量的继承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抵抗着灾害的侵袭。
  据记载,大江大湖的湖北水患频繁,解放前的百年间,武汉就被长江大洪水淹了三次,其状惨不忍睹,洪水猛兽带给人民之害让人痛心,旧时武汉人时时盼着有一道坚固的防洪堤防,但是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无力承担防洪筑堤之事,致使河堤难固、水患日甚。从武汉人民抗击洪灾的史实,使我真正明白了只有在今天,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才能真正战胜洪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时刻心系人民,即使遇上再大的自然灾害,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依然能够战胜它而安居乐业。
  人们不会忘记,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和预见性地英明决断,为1954年防汛斗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对治理长江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并且亲自审议和批准了在武汉上游兴建荆江分洪工程,这座解放后在长江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在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对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分洪工程这个在当时被世界视为奇迹的宏大工程,在毛泽东发出的“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的伟大号召下,以75天的时间完成。在1954年长江流域危急时刻,它曾3次开闸分洪,极大地保障了武汉防洪度汛安全。
  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湖北亲临长江视察,对长江防洪治理高度关注,他一再叮嘱湖北省和武汉市要加紧建设防洪工程,抵御可能发生的大洪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遵照指示,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在解放后的头几年中对老堤防进行了整修加固,从而为迎战特大洪水作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发挥了有利作用。
  1954年,长江、黄河、淮河都发生了汛情,毛泽东和党中央密切关注长江汛情,时刻惦记着武汉人民安危,当洪水猛烈上涨,防洪前线人力、物力越来越紧张的时刻,党中央及时向全国发出了“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武汉防汛”的号召,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防汛设施和物资,都以惊人的速度运送到武汉防汛前线,这为武汉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当时人们还传唱着一首充满激情的赞歌,深切表达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爱戴之情:“毛主席的眼睛观四方,人民的心事他知详,治淮来了,又修荆江,毛主席的恩情像太阳,一担土就是千万担粮,修好荆江,就是修好谷米仓。”
  继1954年特大洪水之后,湖北又战胜了历次长江、汉江大洪水,特别是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和近年来武汉遭遇的特大洪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顾个人安危,不论职务高低,冲锋在防汛抗灾的第一线,带领群众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勇战洪魔,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一次次伟大胜利,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抗洪赞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今天,时代最强音在神州大地回响。武汉防汛纪念碑不仅记载过去,看到今天,也将见证万里长江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见证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
  (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本栏目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