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童伴妈妈”项目的秭归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26)

秭归县民政局


  秭归县登记在册留守、困境儿童共有1480人,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179个村(社区)。近年来,秭归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童伴妈妈”项目为载体,在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有效打通了关爱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最后一米”。秭归县民政局在北京乡村儿童发展论坛暨“童伴妈妈”工作交流会作经验交流发言。
  一、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项目。一是健全体制。秭归县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实施“童伴妈妈”项目,为项目保驾护航。二是完善制度。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童伴妈妈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细则、项目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了职责、任务及要求。三是建立机制。将“童伴妈妈”项目实施纳入全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重要内容,每季度召开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听取工作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对“童伴妈妈”工作中发现的疑难个案,及时协调政法、公安、司法、卫健、教育等部门处理,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经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后期评估,“童伴妈妈”项目实施村所在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在安全、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改善。
  二、建设温馨童伴之家。一是满足功能建。以“五有”(有固定活动阵地、有安全健康环境、有文体娱乐器材、有图书益智教具、有宣传展示阵地)标准全面推进童伴之家的建设,每个童伴之家都设置了读书角、许愿墙、作品展示墙、积分兑换专区、月星宝贝等活动区域,为孩子们放学后、寒暑期提供一个学习、娱乐的环境。二是融合文化建。在装饰布局上,把秭归屈原文化、龙舟文化、脐橙文化、峡江文化融入进童伴之家各环节各领域,助推屈原文化成为秭归靓丽的精神标志和文化品牌,引导孩子们传承屈原的奋斗精神、求索精神、爱国情怀。三是打造特色建。结合各村文化底蕴、产业特色,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童伴之家”。
  三、选优育强“童伴妈妈”。一是严格标准选。按照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要求,由经村委会推荐、乡镇初审,县项目办优化结构选,从应聘者中筛选年轻、学历高,热爱儿童、熟悉儿童情况、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童伴妈妈”。二是多种形式育。组织“童伴妈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开展的业务培训和线上答疑课堂。通过邀请高校教师、中高级社工师现场授课及培训等,进一步提升“童伴妈妈”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五员”担职责。信息员、巡查员、宣传员、服务员、守护员等“五员”依托“童伴之家”这一活动阵地,以做家访为主要方式,常态化为留守儿童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安全自护教育、困难帮扶等服务,填补留守儿童亲情陪护缺失的空白。四是创新方式带。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提升“童伴妈妈”的归属感,不断提升“童伴妈妈”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责任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