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2-01-23)

 ——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涂远超

本刊记者 曾洁玲

  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主力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深刻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央深改委第18次会议研究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大改革问题;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省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本刊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涂远超。
公立医院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主力军
  本刊记者: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涂远超: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主力军,是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筑起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钢铁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健康中国宏伟蓝图,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公立医院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强保障。但是,新一轮医改以来,公立医院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迎来了更大挑战,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提升质量和效率上。此外,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必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公立医院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以高质量的标准来衡量,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益性、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经济运行等方面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人才、专科、文化等核心竞争力不强。以优质的标准来衡量,公立医院在发展与安全并重、改革与改善并重、中医药与西医药并重、公平可及与系统连续并重、便民与惠民并重等领域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高效率的标准来衡量,公立医院在平战结合、医防融合、资源整合、上下联合上还要加大力度;管理还存在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标准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打造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本刊记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请问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涂远超: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确保道路正确。一方面,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医院各方面各环节。重中之重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按照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另一方面,要将党的建设贯穿始终。首要任务要把党建写入公立医院章程,作为公立医院党建的根本遵循,确保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加强支部建设,全力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使党员干部成为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的先锋模范。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本刊记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注意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提出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我省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涂远超:我省医疗资源丰富,既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等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也有同济、协和等高水平的临床医疗资源,这是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底蕴。但和全国类似,我省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武汉市。当前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要锚定“一个目标”,就是科学布局和合理扩容优质公立医院资源,确保方向明确。在资源的扩容上,要明确发展目标和高水平目标。在发展目标上,要立足把湖北建成医疗强省,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创建一批全国乃至国际高水平的临床优势学(专)科,攻坚一批医学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批不同层级的高水平医院等“四个一批”的目标;与此对应的,要聚焦建设现代化医院,用高水平的要求、全球顶尖医院的标准来打造这“四个一批”,推动一批高水平医院走功能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道路。在资源的布局上,要明确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省级层面,编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明确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要求;市、县层面,在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与密度、地理交通条件、疾病谱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制定不同区域、类型、层级资源配置标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资源配置、服务水平差距。总体来讲,在“十四五”期间,我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要达到7.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2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达到4.2人,进入全国前列。
以“三个转变”推进公立医院转型升级
  本刊记者:您前面提到,以高质量的标准来衡量,公立医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下一步,如何推进我省公立医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涂远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转型与升级的双变革、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必须在“转”字上下功夫,在“提”字上做文章:一是聚焦发展方式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要外加推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高医疗供给质量;要内生动力,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推动公立医院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发展,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这样双管齐下,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的质量变革。二是聚焦运行模式转型,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要一手抓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的运用,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一手抓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将医院管理资源下沉,精准到科室、诊疗组、每个医务人员、每个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以资源的纵向流动提升服务整体绩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通过“两手抓”,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的效率变革。三是聚焦资源配置升级,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从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工作环境等入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推动公立医院特别是高水平公立医院,紧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推动原创性疾病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的产出,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这“两个作用”的发挥,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的动力变革。
统筹“四方利益”确保系统联动
  本刊记者: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方利益的深刻调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应怎样协调各方利益来减少阻力、凝聚合力?
  涂远超: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的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四方利益”,确保系统联动。一方面,要使政府与公立医院成为发展共同体。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要强化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加强宏观管理,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加大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监管,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转变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完善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上“轻装上阵”;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权赋能,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另一方面,要使人民群众与医务人员成为命运共同体。关键要在对抗疾病过程中使患者与医护人员成为牢不可破的“同盟军”。要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科学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引导医疗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减少群众跨省就医,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同时,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攻坚人事编制、薪酬制度、人才评价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让医务人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疾病痛苦上。同时,要大力推进清廉医院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手段,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建设和谐诊疗和执业环境,在共建共享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上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互信。
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本刊记者: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决策部署。我省将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抓好贯彻落实?
  涂远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我认为,要抓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各领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确保质效双升。
  一是体系建设突出高标准。围绕省委提出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布局,着力打造“三高”:树高峰——争取更多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我省,并不断提升我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重大疑难重症救治能力。筑高原——在宜昌、襄阳等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地方,建成4-5个省域医疗中心,并辐射“宜荆荆恩”“襄十随神”等地区,形成省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优质医疗服务。建高地——一方面,加大百万人口县(市)和经济百强县创三甲综合医院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和远程医疗体系建设,抬高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底板。
  二是服务供给突出高水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突出“四个创新”:学科发展创新——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等临床专科,突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建设床位调配中心、患者服务中心等集成式服务单元;重点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等服务模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感受。重大技术创新——聚焦严重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建设创新团队、打造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孵化,加快临床应用转化。服务手段创新——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探索物联网技术临床应用,建设智慧医院、发展远程医疗、提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助力服务手段提质增效。
  三是医院管理突出高效率。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实现“三个提升”:提升管理质效——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提升核心业务供给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强化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金资产等重点管理环节的监测评估。提升运行效率——整合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优化运营管理模式,推动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公立医院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提升绩效考评实效——坚持和强化公益导向,加强医院绩效考核,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加快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四是治理能力突出高效能。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四项改革”: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推进DRG、DIP付费改革,同时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相关政策和措施。改革人事薪酬制度——落实岗位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深化医教协同,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健全公立医院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用才机制,打造一批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五是文化建设突出高品质。打造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体系,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传承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院训、愿景、使命,使之成为医院员工的自觉遵循和共同追求;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医务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不竭动力;打造人性化服务生态体系,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友善型医院建设,改善就医体验;打造和谐医患关系体系,建立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