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着力探索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4-04-08)

中共枝江市委 枝江市人民政府

  自去年12月全省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第二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枝江市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历次专题会精神,全面对照省工作指南和指标体系,聚焦引人聚人,坚持市县联动、同题共答,深入分析现状短板,找准工作切入口,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工作成效和进展
  (一)认识提升,找准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落脚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最终落脚点是让人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通过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试点探索,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解决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学用“两张皮”的问题,深刻领会到推动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引导各类人员就地城镇化是强县工程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二)摸清需求,找准了就地城镇化的切入点。开展人口专题抽样调查,摸清了三类人员22.95万人有进城意愿和落户需求。调查显示,2023年县城新增1.51万人,其中60.73%的人口因产业吸附就业进城;有意愿进城群体中进城动力为就业的占58%,产业聚人是枝江推动人口就地城镇化的核心动力。2023年枝江两大主导产业(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实现产值70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5.5%;县城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5%,较2022年增长6.7个百分点。姚家港产业园现已聚集企业13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5家,已吸纳就业人口3.4万人。
  (三)学鉴先进,找准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力点。学习借鉴第一批试点县市就地城镇化经验,调整综合性民生政策。于去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县后,次月我市认真研究,迅速出台了《关于促进人口向县城聚集的若干措施》,以小切口政策吸引“六类人员”进城落户,目前已有1287户完成购房意向登记,其中281户已购房并享受补贴,预计2024年将有4000户进城购房、1.2万人进城。
  (四)对照标准,找准了优化县域布局的着力点。对照省工作指南、指标集和绿色低碳建设标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底图单元,结合人口集聚空间分布,调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构建“一城一园”的空间形态和“一中心三片区”的县城布局。“一城”即中心城区,主要涵盖马家店、仙女、董市三个片区;“一园”即姚家港产业园,集中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变县城开发建设理念,强化城市风貌管控,被确定为试点县前,我们就按照“双集中”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制定印发《枝江市“五控”城建管控实施意见》,2023年县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降至118平方米/人,新建住宅建筑全部控制在18层内,住宅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至1.7,建成区人口密度控制在0.7万人/平方公里左右,路网密度提升至9.58公里/平方公里。
  二、具体做法
  (一)加快产城融合,推动以产聚人。枝江是宜荆荆都市圈交通的节点、产业的支点、发展的重点,属于大城市周边县城。我们科学把握县城功能定位,以产业聚人为核心,推进“强产、兴城、聚人”。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姚家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人口聚集,未来两年园区将有8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可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2023年园区通过引进广州天赐、北京索通、山东海科、河北金力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基本集齐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新能源电池“四大主材”,形成锂电新能源产业闭环,新增就业岗位6000余个。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预计2024年6月投产,可新增就业岗位1600余个。以三宁化工融入湖北国发供应链为契机,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磷化工、磷系新能源转型,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二是聚焦产业服务,完善住房保障。鼓励大型企业在城区自建人才公寓,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目前三宁化工人才公寓主体工程已竣工,可吸纳1200人居住。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建设保障性住房,绿色化工产业综合服务园已开工建设,可解决1700名园区工人的居住需求。支持企业团购住房,已有5家企业94名外地职工通过团购在枝江购房落户。优化保障性住房租赁政策,以市场价的70%优先保障产业工人租房需求。三是聚焦职工通勤,改善出行条件。新建沿江大道西延快速路,让城区与园区通行距离缩短至4.26公里,快速通道增加到3条;加密城区至园区公交线路,每日运行146班次,日运载能力达1.2万人次。
  (二)细化政策措施,推动政策引人。1月23日省委专题会议结束后,枝江立即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天门学习取经,吃透天门的政策措施、实施路径、推进方法,结合枝江实际,通过扩面、调标、增房、展期,进一步调整优化综合民生政策,明确了“三个1万”和“两个6”的工作目标(“三个1万”即推动1万名产业工人进城、1万名外出返乡人员进城、1万名农村转移人员进城;“两个6”即针对教职工、医护人员、农业转移人口、二孩家庭、三孩家庭、外来人员“6类”人员出台相关补贴政策,新增学位6000个以上)。出台人口向县城聚集政策措施,在过去五类奖补群体的基础上,新增外来人员群体。对教职工、医护人员、农业转移人口、生育二孩、外来人员、三孩家庭分别给予购房补贴。
  (三)强化人才供给,推动产教育人。一是抢抓机遇,做强宜昌技师学院。以宜昌第二技工学校升格为宜昌技师学院为契机,推动办学规模由3000人提升至8000人,预计每年培养技能人才2600人。聚焦电工、焊工、叉车工等7大类紧缺人才,开展短期技能培训,预计每年培训5000人。二是精准对接,引导企业定制办班。依托武汉工程大学、三峡职院等高等院校,建立“3+2”贯通培养机制,累计为企业培养精细化工、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3000余人。紧盯本地龙头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开办“三宁班”“南炼班”等冠名班,累计为企业订单式输送人才700余人。三是加强协作,推动行业抱团发展。以共同缔造理念,指导园区企业组建产业联盟、科创智库联盟、安全联盟,促进优势互补、招才引智。三大联盟先后与58所高校、100多家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协助引进高端人才1497名、聘请行业专家23名。
  (四)提升功能品质,推动以城留人。一是扩大学位供给,提升办学水平。新建实验小学,增加学位1620个,共招生1438人。规划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教学班54个,新增学位2580个。调整组建8个“1+1+1”教联体,城区、城镇、农村三类学校结对共建,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比例100%。二是加强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机制,推进“先看病后付费”、电子处方流转、卫生应急调度等智慧医疗服务场景建设,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加快推动枝江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新增床位400张。建成枝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力争年内新建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是建设“枝”心小屋,服务新就业人群。整合党群连心站、零工驿站等资源,新建15家“枝”心小屋,并配备一套桌椅、一台微波炉、一台饮水机、一套冷暖设备、一台冰箱、一个应急药箱、一个阅览角、一间淋浴房等便民设施,切实增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四是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持续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1个,建设完整社区6个,加装电梯26部,实现“幸福食堂”城区全覆盖。

本组文章策划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