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排名前进56位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3-05-31)

——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探秘
本刊记者 刘 海

  2月22日,2023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举行。会上,通报了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结果。老河口市同时名列评价前30位的县(市、区)和评价进位最多的县(市、区),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从85位跃升至29位,较上年前进56位,以超常的进位速度成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老河口的营商环境何以突飞猛进?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老河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的重点。市委书记曹祖金说:“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第一位’的认识、‘第一等’的力度,刀刃向内、率先发力,大力推进‘两网建设’、智慧政务税务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努力把企业外部交易成本降下来。”
提升服务效能,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工程建设领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老河口聚焦聚力工程建设领域痛点堵点难点,坚持把减事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高位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将“五证同发”与“标准地”出让、“区域性统一评价”等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
  在过去,从企业拿地到项目开工,需要依次办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简称“五证”)。期间需要多部门往返多次跑动,办理时间少则6个月,多则1年之久,让企业非常头疼。
  老河口坚决破除部门壁垒,打破常规,推进“五证同发”“一业一证”“无证明城市”等改革,以“企业视角”优化流程。从项目前期筹备到竣工投产,实行联合评估、联合图审、联合报建、联合验收。推进各类审批由“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使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五证”。
  从串联到并联,看似容易、实则不易。原来的串联审批是“企业多头找部门”,现在的并联审批是“企业认准一个服务专班,其余事情部门跑腿”。自开启“五证同发”改革以来,老河口市已有中力叉车、远州门业等8个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企业“等地期”变为“开工期”,为企业早投产按下“快进键”。
  工业项目在开工前,需要编制报批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文物保护等9个专题报告,这也是项目审批中耗时最长的环节。压缩这一审批时限,老河口市探索推行区域统一评价,得以让项目提前“起跑”。
  老河口采取项目化推进、集成化运用成果的模式,政府买单完成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等9个专项评价,对老河口经开区15.54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面进行整体勘探、编制报告,入驻项目免费享受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减少了审批流程和时间、降低了报批成本,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原需6个月左右的评价评估,压缩至5个工作日。2022年,老河口全市应用区评成果项目45个,总投资73.6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节省资金51万元。这一做法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报告》和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批复制推广典型经验。
  以往公用事业报装,企业分别需要向供水、供气、供电、通信多个部门申报,不仅环节多、耗时长,还多头跑、折返跑,既耗费精力,又耽误项目建设。
  老河口积极探索一事联办新思路,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优化整合住建局、行政审批局、公用事业单位、网络运营公司等事项办理流程,推进跨部门协同、跨事权整合的水电气网联动报装改革,通过整合联办窗口、搭建线上平台、前置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开展全程“不见面”审批,实现企业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提速增效。该项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服务企业9家,切实为项目发展松绑、解难、减负。
依托数字技术,提高办事便利度
  营商环境好不好,得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标尺。在数字时代,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效能,能够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让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更强。
  老河口以便民惠民为原则,立足数字赋能,围绕优化市场、政务、法治、开放四大环境,推出25条举措,明确108项重点任务,不断迭代升级,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依托智慧老河口平台,以“管用、爱用、受用”为原则,建成1个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0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55个村级便民服务站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市、乡两级城运体系全覆盖、全联通,推动堵点难点精准发现、指挥调度高效进行,城乡治理更加智慧、精细、便捷。老河口市《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中的创新应用》荣获“2022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赛道”一等奖。老河口市“智慧服务云厅”整合公安、人社、公积金、司法等部门的20多项业务,基本上覆盖了群众日常办理的各类政务事项,让群众办理政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进一家门、跑一次路、办多家事”。
  老河口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业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服务理念,扎实推进“一网通办”。通过加快流程再造、降低成本,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便捷舒心。
  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一事联办”“综窗受理”“跨域通办”,全面推行191个“一件事”主题事项复制推广,去年“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办件量达到116706件。推进综合受理窗口改革,为企业群众提供套餐式、主题式的集成服务。推进“跨域通办”改革,加入“襄十随神”城市群“跨市通办”战略合作,与河南省邓州市、陕西省平利县等10个县市开通“跨域通办”。建成全省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大厅,累计办件量23698件。
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都有利于激发企业能动性和创造性。
  老河口把服务市场主体放在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规范健康成长营造便捷、规范、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全面推行企业开办“2050”标准,将企业开办压缩为“一表申请、一窗发放”2个环节。半日办结,零费用提供一套4枚公章。为新登记企业节约成本21.5万元,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新增市场主体9167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323户。
  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针对新开办企业,实行多证合一,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市场主体“拿证即开业”。今年共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54件。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72个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实行动态清单管理。其中直接取消审批 10项,审批改备案3项,实行告知承诺18项,优化审批41项。
  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推动各部门开展创新监管应用,加强监管数据归集共享和分析,探索审管结合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监管行为数据归集,完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过程线上留痕,实现数据全过程可查询。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认领监管事项976项,累计录入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管行为检查数据13306条,监管行为覆盖率达80.84%,同时开展了涵盖51个领域、143个检查事项的联合抽查,实现了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的目标任务,最大限度减少涉企检查。
最大程度降成本,做到惠企最实
  老河口把降成本作为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举措,实施更大力度税费减免优惠、融资等工作,打造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投资洼地。
  将小微企业列为增值税留抵退税的“重点照顾对象”,推行政策解读、政策推送、政策申请等全环节、全链条、闭环管理,逐一梳理分解国家、省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建立税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打好增值税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组合拳”,2022年留抵退税2.58亿元,确保各项惠企政策以最快速度直达市场主体,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
  上线“无申请兑现”平台,平台以省、市、县(市)三级奖补事项为主,包含政策解读、办事指南、企业申报、意见反馈等板块,各类惠企政策采取一站式集中发布、条目式呈现,企业点击分类标签即可快速查看相应政策条目,像超市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地找到适用的政策内容,平台累计梳理13个政策文件、67个惠企事项、119个兑现事项。资金拨付流程由之前的7个环节缩减为2个环节,拨付时间由过去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累计完成无申请兑现94件,兑现资金4728.44万元,惠及企业1675家。
  为了减缓疫情冲击,制定了房屋租金减免规章制度,有租赁行为的行政事业性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全面落实房屋租金减免3个月政策,为298家承租户减免房屋租金210.8万元,为困难市场主体雪中送炭。
  落实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及特色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去年以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21笔1.96亿元,涉农贷款增长16.35%,绿色贷款增长28.95%,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长38.9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77%,用有温度的金融力量助力企业“腾飞”。

责任编辑:贺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