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9-22)

姚 莉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疫情反复冲击以及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等背景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释放营商环境生产力。
  一、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
  (一)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全省各地各部门为民为企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从“坐在家等”到“主动上门”,及时解决企业各种堵点难点问题。推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实现事项100%入驻并采用综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务;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为企业、群众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让企业群众在窗口办成事、办好事。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就近办、马上办、自助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覆盖度和便捷度。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二)办事效率全面提升。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巩固提升“一事联办”事项,围绕个人、企业分别新增一批“一事联办”主题服务。建立“一网通办”帮办制度,推动“线上人工帮办”覆盖100个高频事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指尖行动”,加快实现移动办理。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统一,实现全省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梳理和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制定完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促进政务服务规范运作。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三)法治环境持续改善。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建立完善“一站服务”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深化民事诉讼、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大力推进小额诉讼;行政执法行为日益规范,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制止滥用行政权力专项行动。大力构建包容审慎监管体系,统一行业执法标准和尺度。探索将市场主体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范围扩展至各执法领域。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抽查,进一步完善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全面梳理现行政府规章设定的罚款事项,对不合理罚款按程序予以取消或调整。
  (四)惠企政策得到落实。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进一步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免审即享”政策全面铺开,惠企资金、惠企服务全面落实。全面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全线铺开,节省企业开工时间、降低开工成本。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增加贷款额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上市,引导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要进一步破解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完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从抓住“关键少数”向抓好“绝大多数”延伸、从整治突出问题向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一是构建以上率下的责任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持续加以推进。领导干部示范引领,逐级压实责任。各级各部门主动在改革中找定位、负责任,真正把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二是构建长效政企对接帮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准指导、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直面企业发展需求,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对症下药,为企业量身订制服务方案。以企业帮扶活动为抓手,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对接,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把解决企业现实困难与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三是构建奖惩并重的考评机制。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保障机制,优化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日常评价监督,定期发布营商榜单,建立倒逼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四是落实容错免责机制。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实行“容错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不断激发广大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活力。
  (二)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实现事项100%入驻并采用综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务。梳理完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应用的制度体系。围绕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全面部署专题应用建设。推进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市场主体各类证明材料、信用信息更新情况联动,跨部门便捷查询自动调用。二是注重增强综合服务本领。将工作人员打造成服务窗口,加强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微笑服务深化到高效便捷服务;强化对企跟踪服务。根据现实需求进一步精细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为实际业务提供指导;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世行标准、中央决策、省级文件、关键指标、重点工作等全面梳理,汇编成册,全员学习、全面掌握,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意识贯穿每一个环节。三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项目测绘“多测合一”、各类规划“多规合一”、专题评价“多评合一”、图纸审查“多审合一”、竣工验收“多验合一”,整合精简审批事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强化问题导向,持续发力破除惠企政策获取、“红顶中介”整治、招投标事项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顽症痼疾。加强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建设,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四是对接智慧政务平台。以“金融+科技+数据”为驱动,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在智慧政务平台方面的对接,满足群众线上便捷享受省级政务服务的需求,实现线上服务能力的飞跃,让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常态。
  (三)破解企业发展困境。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运用报、刊、网、微、端等平台拓展宣传面,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群众知晓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政策利用率;设立支持稳企纾困热线电话,实时接收政策咨询、问题反映,解决受困市场主体诉求。二是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进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清减降”,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楚商精神。三是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市场活力。用好用足中央政策为民营企业减压减负,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给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营商成本,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降低财务成本,推进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加强煤电油气运等保障降低要素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四是疏解企业融资难题。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制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提供更为公平、务实的金融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完善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优化流程,极速响应融资需求,持续提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七不准”要求,强化落实“两禁两限”规定,对小微企业实行“0收费”的同时,主动承担授信小微企业的押品评估费、抵押登记费、质押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等各类费用,切实推动减费让利,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银企密切联动,畅通对接渠道,积极推广“楚天贷款码”,让全省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申请“一码办”,搭建银企间便利高效的融资通道。
  (四)持续深化市场改革。一是深化市场准入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深入推进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四类方式改革。深入实施“减证便民”行动,深化产品准入“转、减、放”改革。更大范围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更多行政许可信息与营业执照关联,逐步实现“一照通行”。二是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强化经济协调解决,针对“一件事”涉及多个部门的情况,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规则、工作细则,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确定主办、协办关系,明确有关工作由牵头部门启动、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具体运行方式,推动解决部门配合不顺畅、行动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等问题,实现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三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开展湖北武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集中统一、分类管理、授权明确、权责一致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系。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评价,落实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涉企政策出台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机制。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