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特色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2-08-01)

向子明

  近年来,恩施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既注重城市品位,又着眼烟火之气,既注重城市特色,又着眼文化内涵,既注重产城融合,又着眼生态保护,打造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万,迈入中等规模城市行列,被纳入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之一,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一、创造入城条件,让农民变市民
  坚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拉升城市骨架、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人口向城区聚集,提高城市能级。一是规划引领扩容量。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制定“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生态旅游城、交通枢纽城”的发展目标,按照百万级中等城市规模,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形成“一张图”推进城市建设的格局。推动与“宜荆荆恩”城市群有机融合,与恩施州高新区、周边县市一体发展,规划面积达308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面积拓展至120平方公里。二是创新机制促增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放宽落户条件、畅通落户渠道、优化落户服务上下功夫,加速破除户籍迁移壁垒,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享受同等政策、同等待遇、同等保障,让农民有尊严的融入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近五年,新增城市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58.83%。三是完善服务提质量。大力推进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住得下、生活好。近五年,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建成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26个,新建保障性住房3129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4亿元。
  二、提升城市品位,让旧城换新颜
  坚持以地级市的标准建设城区,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铺开,城市管理层级落实,塑造高品质城市质感,打造宜居城市。一是推进大完善。抢抓机场迁建、高铁新区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恩施的机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近五年,累计实施城市重点项目457个,完成投资372.7亿元,建成城市道路97公里。城市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建成投用,新(改)建农贸市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4000余个,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二是加快微更新。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推动旧城改造,深入实施“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工程。近五年,累计投资约62.8亿元,完成8个棚户区、131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24个城市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8%,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实行细管理。建立“城管委统筹、领导挂帅、单位包街、部门共管”的工作机制,突出建管并重,实施“寸建寸管”。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村改居”“大改小”,以城管平台为载体推动城市智慧化管理。组建23个社区治理“尖刀班”,参与基层治理、城市管理,以共建共创实现共治共享。
  三、推动产城融合,让潜力成实力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以产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打造宜业城市。一是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促进生产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目前,以硒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25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75亿元。“恩施玉露”品牌价值突破25亿元,恩施土豆荣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称号。二是提升城市经营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和土地资源,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国企、大型民企合作,实现投资建设一体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入驻、人才入城、资金入市。近五年,组建了恩施城投、福达产投、孺子牛等投融资平台,引进了中交二航局、湖北省交投等一批知名企业,累计投融资147.2亿元,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三是提升对外吸附能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硒博会、茶博会、女儿会为载体,突出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推进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湖北省西向开放的重要窗口。近五年,新增国际国内航线15条,通航大中城市20多个;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6个,签约金额34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578万美元。
  四、坚持绿色发展,让颜值有价值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在生态优先上作示范、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打造宜游城市。一是生态筑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清江“十年禁渔”,加强“一江九水五库”系统治理,着力把绿色生态打造成为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座富矿,奋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二是旅游搭台。以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样板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冬季游、夜间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市成功打造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三是文化唱戏。坚持以文化为“魂”,赓续城市历史和文脉,大力挖掘传承土苗文化、红色文化,有序推进武陵山土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鲜明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内涵,增强软实力。恩施傩戏、恩施扬琴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名单,认定国家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10人,荣获“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称号。■
  

(作者系中共恩施市委副书记、恩施市人民政府市长)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