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经济纵横

经济纵横

全面发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2)

本刊记者 刘 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路径。近日,我们走进谷城,看看他们是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
立足三产融合,打造富民强县引擎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谷城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城镇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汉江、南河、北河“三水绕城”的地理特点,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兴城”理念,统筹防汛、生态和交通等功能,加强“一江两河”流域治理,在城乡空间上实现各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围绕“产城融合、品质引领、全域提升”思路,从功能上把县域规划为生产、生活、生态3个圈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功能上实现“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
  县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谷城积极融入省市区域发展布局,根据自身禀赋和群众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围绕资源再生利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轻工食品饮料、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绿色化工等7条重点产业链,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培育一批产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本地化配套率。现代服务业围绕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三篇文章,推进现代服务业和主导产业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加快电商、物流和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打造2个三百亿级支柱产业、3个百亿级优势产业、8个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谷城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实行农业产业链长制,培大培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茶叶、食用菌、油茶、优质粮、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实现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设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
  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谷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开展A级景区式村庄建设和景区创A升A工作,在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创建4A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汉江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旅游风光带、老君山樱花谷乡村旅游区、南河薤山山水旅游区、班河大峡谷景区、谷城狮子岩生态旅游区、老街历史文化传承区、冷集团湖风景区等创建4A,力争4A级景区数量达到5家以上。加强与周边的武当山、古隆中、丹江口水库、神农架等知名景区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旅游中转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建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谷城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加快推进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
  针对县城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谷城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优化配置教育卫生、养老托幼、文化体育和社区综合服务,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和服务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启动城区雨污分流、供排水管网改造、绿色生态停车场、县城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农贸批发市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弱电治理、背街小巷、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县一中迁建、县医院扩建、县疾控中心新建,建成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市民中心等为一体的县级文化中心。加快5G网络在县城延伸覆盖,推进交通、电网、水务等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提升城市品质。
  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仍然明显这一现实,谷城加强投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激发城市要素不断流向农村,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内在持续动能。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按照“高中在县城、初中在乡镇、小学在村居”的思路和“多规合一”要求,优化教学点布局,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镇化协调同步发展。推进县域医疗一体化。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以县直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三级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医联体。推进县域养老服务一体化。成立为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为老服务指导中心,加快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确保住宅、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推动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持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利用流动舞台车、文博展览车等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管用一体化。健全投入保障机制,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平交路口改造为重点,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难点和痛点。聚焦水、电、路、气、网,全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谷城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这项基础性工作,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提高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乡基层治理水平与领导班子的重视和能力直接相关。谷城坚持整体发力,推动治理力量协同化。实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六联一包”(联系乡镇、联系项目、联系企业、联系村、联系社区、联系人才和包信访案件化解),县直单位领导班子“一责三包”(履行部门职责、包村、包社区、包企业)。在县直部门开展“五个一”(重用一批干部、树立一批榜样、宣传一批典型、总结一批经验、建立一套机制)创优奖,推动县直部门重心下移、资源下倾、职能下沉。落实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乡镇干部“三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巡访问事”制度。健全乡镇党委统筹协调机制,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履职评估。
  坚持上下联动,推动治理机制融合。高标准建设县乡综治中心,整合多方力量入驻,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打造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推行“一村一警(辅警)一法律顾问”,强化县乡村综治平台协同运行,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线索共享。完善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百户网”促自治、“百米岗”促法治、“百分奖”促德治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三治融合”。统筹推进城乡互联共建,进一步健全群团组织在乡村的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力度。推动村村(社)互联共建,探索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村与村党组织建立联合党委等做法,建立村社联席会议制度,结成“治理方阵”。实行村企互联共建,探索“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党组织”共建模式,实现党支部成员交叉任职。
  坚持创新赋能,推动治理手段智能化。按照“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目标,依托县乡城市(镇)运行管理中心,加快“一网统管”建设,开发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平台、江河湖库管理平台、智慧矿管、为老服务等特色应用场景,提升“高效处置一件事”的能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贯通、线上线下高效互动、问题派单和问题反映双向直达,基层干部、网格人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积极推进“多网合一”,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全覆盖。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村(社区)“网上办”“就近办”“掌上办”“帮代办”“即时办”,实现办事零距离,最多跑一次。利用“i襄阳”App,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治理等工作任务,以及生态环保、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运用“网上发布、网上认领、网上考核”新方式,有效组织党员“双报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有一套好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做保障,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完成既定目标。谷城在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谷城县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强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督办、考核等保障工作。把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纳入县委巡察范围,纳入乡科级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和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分层分类考评。在县直部门层面,聚焦经济发展主要职能,对部门取得创优成果的落实“五个一”创优奖;在乡镇层面,聚焦“5+X”功能职责,对分属于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的乡镇(开发区)开展结对“优胜赛”,考核的结果与乡镇干部的“升降去留”、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在村级层面,开展“强村富民”标兵竞赛,选树一批书记强、发展好、环境美、乡风正、治理优的“强村富民”标兵村,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其倾斜。凝聚工作合力。将实施强县工程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