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辑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2-12-01)

陈 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表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更加深刻,对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联系把握更加准确。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内涵特征,以切实有效的举措“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深邃探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谋划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富裕是以经济为基础,包括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在内的人人都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也将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加强全面领导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其战略目标包含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中。把共同富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加以理解,是对共同富裕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意味着实现共同富裕包含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覆盖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将在实践过程、最终成果、领导力量、依靠主体等方方面面体现中国特色。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旨在关注富裕对象的全体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努力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也必然是惠及14亿人民的全民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意在突出富裕内涵的多样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论断。诚如今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书面演讲所言:“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生动阐释了我们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协同的富裕。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步地实现人对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体品质、行为方式的超越与发展,实现人民精神的普遍富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和睦向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解决好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平衡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共同富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共同富裕是共建富裕,需要发挥富裕主体的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共同富裕不会自动到来,美好生活也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在亿万人民的苦干实干中实现。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逐步富裕,必须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共同富裕既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可能是同等富裕。全面认识、科学处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与现实性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有长期谋划,也要有当下举措;既要有目标导向,也要有过程意识;既要有共性追求,也要有个性差别。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才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三、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至上,回应满足共同富裕的民情民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一是回应民情。在制定、实施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具体措施时,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度化地反映到决策过程中,动态回应人民多样性与变化性的合理需求。二是凝聚民心。坚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凝聚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能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共享理念,丰富充实共同富裕的内涵外延。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且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一要立足地域实际。将中央整体规划与地方区域探索相结合,实现富有当地特色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二要群策群力。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激发14亿多人民携手奋斗,共同迈入现代化。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共享落实到共建中,从而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立足高质量发展,夯实打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我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未来15年将有超过8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其强劲消费力带来的超大市场规模不可估量。一要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二要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布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用良性经济循环推进共同富裕。
  推动改革创新,激发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就是要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共同富裕模式。一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只有各地区将自身优势置于共同富裕内涵下把握领悟,各领域将“自家责任田”与共同富裕“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才能促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共同富裕。二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创新。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短板,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支持政策体系,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