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2024-04-08)

王洲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思维方式对党和国家工作、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掌握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断提高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
  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及光辉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和运用宏阔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整体的系统思维、强烈的创新思维、规范的法治思维和清醒的底线思维等七种科学思维方式。这些科学思维方式内在紧密联系,构成有机整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有力思想武器。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善于从战略上进行思考和谋划,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战略观点,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全局观、整体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战略突破。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把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考察,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当代中国伟大变革,认清历史趋势,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把握矛盾、蹄疾步稳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统筹协调、凝聚合力的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系统思维,并将其娴熟运用于对问题及工作的分析研究。如,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发展合力。
  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打开发展新天地。
  依法治国、现代治理的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
  防范风险、掌握主动的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的鲜明特点与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思维”,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特点上看,“七种思维”各自有着特定的具体要求。战略思维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整体趋势和方向;历史思维要求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善于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辩证思维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系统思维要求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善于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法治思维要求我们坚持公平正义,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关系上看,“七种思维”相互呼应、相互关联,是一个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坚持战略思维是统领,坚持历史思维是前提,坚持辩证思维是根本,坚持系统思维是基础,坚持创新思维是关键,坚持法治思维是尺度,坚持底线思维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将“七种思维”综合统筹运用于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全党作出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路径,蕴含卓越领导经验的深厚底蕴,确立新时代开放包容的思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将“七种思维”统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确立了新时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框架体系,表现出旺盛的创新力、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思维方式的深入挖掘和不懈探索,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治国理政思维方式创新成果,是从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不断锤炼而成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科学思维方式的新境界。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不仅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而且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真理力量,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成功。
  三、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断提高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潜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上下功夫,才不会在工作中犯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错误,才不会被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误导,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国内外矛盾交织重叠,任何单个思维都无法应对复杂局面。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灵活统筹运用好“七种思维”,才能有效应对系统矛盾和复杂局面。运用战略思维谋全局,做好战略准备。善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发展,既从全局上全景式地思考问题,又在局部上解剖式地分析问题,作出正确战略决策。运用历史思维观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制定好应对当前现实的战略策略,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运用辩证思维抓矛盾,处理复杂问题。坚持“两点论”,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善于突破重点带动一般;坚持“转化论”,抓住时机乘势而上促进发展;坚持“发展论”,树立正确政绩观。运用系统思维聚合力,加强协调谋划。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运用创新思维增活力,推进开拓创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以思想认识的新突破打开实际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各项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运用法治思维求善治,全面依法治国。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选择性执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建巩固良法善治美好局面。运用底线思维防风险,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始终保持对挑战和风险的警觉,不低估问题,不害怕困难,做好应急处突,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砥砺前行。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