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领导专稿

领导专稿

筑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发布时间:2016-12-07)

                                                                                                                                    周正英

  远安是全省29个山区县之一,传统村落和民居土坯房分布较广。2012年以来,我们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举,按照“安全、适用、生态、节俭”的思路,创造性实施农村土坯房消危改造工程,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实践,既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又有效保护了山区农村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让更多农民群众真切实现了“安居梦”。

  “拆”与“留”抉择:明晰改造与新建着力点

  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土坯房2.19万户,约有1.02万户土坯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改造农村土坯房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但如果对土坯房全面实行拆旧建新,让山区农民全部住进新社区,将是一个巨大的耗资工程,且不符合远安实际。同时,现存的土坯房大多始建于建国前和建国初,记载着远安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脉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重点对全县26个边远山区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明晰了新形势下土坯房改造新路径。基本结论是:不能全面消灭一刀切,实行新建保留两区分,强化实施过程三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普惠性。以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将农村土坯房消危改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实施全县农村土坯房消危改造工程,明确2015年以前完成2.19万户土坯房消危改造任务。科学制定改造规划和扶持措施,让更多群众自愿参与土坯房消危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同时,将扶贫帮困作为土坯房改造的重要内容,落实配套政策,搭建救助平台,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节俭性。因需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对全县土坯房进行分类定级,整栋危房土坯房(D级土坯房)实行拆旧建新,局部危房土坯房(C级土坯房)尊重群众意愿进行拆旧建新或加固修缮。珍惜民力、善用民资,推行既具乡土风格又安全实用的改造方案,以政策扶持资金为保障,做到让群众少贴钱或不贴钱,使土坯房消危改造真正成为一项节俭的民生工程。

  三是更加注重传承性。坚持人本与人文结合,将保存完整的天井式古民居和革命遗址纳入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按照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予以修缮。土坯房保护性改造措施,避免了对历史文化的“建设性破坏”,使土坯房成为文明传承的物质载体。

  “主”与“导”对接:凝聚安居与惠民动力源

  土坯房消危改造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和政策上的导向作用,全面调动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土坯房消危改造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一是不闭门施策,让群众说了算。以政策宣传为突破口,通过“第一书记”选派、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等工作平台,进村入户宣讲县委、县政府关于土坯房消危改造及农村新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关联性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来评判。将改造方案在网上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措施,实现政策导向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实行典型引路,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参观,邀请改造受益户现身说法,解除群众的认识误区和思想顾虑,为工作的迅速推开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不急于求成,让群众真受益。紧贴山区农村实际,在鼓励群众向农村新社区有序集中的同时,兼顾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和乡土文化保护需要,分类制定土坯房改造计划和补助标准。对按规划要求拆旧建新,每户补助6000元,进新社区的另加补助4000元。对经鉴定为C级的土坯房,进行乡土风格加固改造,按房屋面积给予4000-6000元的补助。对保存完整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古民居,引导群众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房屋实施保护性改造,每户补助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困难群众土坯房改造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2012年以来,全县已完成消危改造土坯房8000余户,2.6万名群众受益。

  三是不越俎代庖,让群众唱主角。把土坯房消危改造与基层民主议事结合起来,由村级组织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和屋主会,对改造风格、施工方案、材料采购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决策。引导群众以“农户互助组”、“党员互助组”的形式投工投劳,节约改造成本。荷花镇金桥村采取更换屋顶瓦片脊檩、粉刷房屋外墙、加固墙裙地基、疏通硬化散水沟的办法,对土坯房实行消危改造。每户改造成本控制在6800-7200元,兑现政策补助后,农民群众基本不贴钱或少贴钱。金桥村的经验被群众生动地总结为“换帽、穿衣、套鞋、加根”模式,并在全县推广。

  “旧”与“新”融合:描绘安居与乐业全景画

  “拆”与“留”并行的土坯房消危改造,将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融为一体,顺应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期待,展现了山区农村的历史变革,推动了农民群众的观念更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魅力、创造了新活力。

  一是新农村呈现新韵貌。修葺一新的土坯房映衬于青山绿水之间,呈现出山区农村原生态的人文底蕴,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美丽色彩。全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洋坪镇马渡河村、花林寺镇木瓜铺村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村”,荷花镇望家村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金桥村、广坪村被评为宜昌市首届最美乡村。同时,土坯房消危改造对农村新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全县启动建设农村新社区30个,8个新社区基本建成,河口乡朝阳村“居住+产业+养老互助”的新社区建设模式已见雏形。

  二是新民居引领新风尚。消危改造工程的实施,使传统土坯房转变为生态宜居、清新别致、风貌协调的农家小园林,让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进一步释放。群众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整理,自觉摒弃垃圾乱倒、材草乱堆的不良习惯,自主建设园艺景观,装点美化农家庭院,农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爱家园、美环境的浓厚氛围,全县基本实现无白色垃圾。居住条件的改善带来群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销声匿迹,广场舞在农民群众中悄然兴起,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成为山区农村的新风尚。

  三是新观念催生新产业。土坯房消危改造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共识广泛凝聚。在食用菌、柑橘、茶叶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景观植物、高山蔬菜、特色养殖、农家乐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为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新支撑。我们以乡土民居、山水田园为特色,打响生态招商核心品牌,吸引了一批客商考察投资。今年,总投资50亿元,集生态观光、灵芝古镇、生物科技于一体的湖北三峡灵芝产业园全面启动,生态庄园、乡村客栈等综合型产业形式加快发展。■

  (作者系中共远安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姜晓晓

  社会建设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