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发布时间:2017-06-11)

                                                                                                                               湖北省工商局

  近年来,省工商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一、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坚持“简”字当头,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百姓创业的第一道门改起,大刀阔斧简政放权,在巩固深化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三证合一”等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出一系列宽准入、降门槛、简流程的改革举措,积极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一是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去年初,会同省编办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编制后置审批目录213项,并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同时指导武汉东湖高新区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多管齐下减少审批。二是开展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指导宜昌等地在全国率先试点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争取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将湖北列为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试点省份,去年10月1日在全国第一批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推进企业“五证合一”改革。巩固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去年10月1日在全省实施了“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并同步建成“多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理相关证照由最长48天压减到3天以内。今年5月中旬,指导支持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九证合一”改革。四是实施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先行在襄阳、宜昌、黄石等地开展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于今年3月1日在全省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并深入开展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试点,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五是深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制定了《湖北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并部署武汉、襄阳、宜昌等地试点商务秘书公司托管登记、集群注册制、信息申报制等改革。今年,我们将结合自贸区改革试验,全面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扩大“先照后证”改革,试点“证照分离”改革,探索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登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等改革,让市场准入更加宽松便捷。

  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准入登记服务

  瞄准创业创新的“堵点”“痛点”,着力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一是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指导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开发建成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服务平台,试行企业登记“零纸张、零见面、零费用”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并逐步在襄阳、鄂州、仙桃等地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企业登记效率,办理电子营业执照最快“立等可取”。二是编制工商登记负面清单。树立“非禁即入”理念,先后编制了企业名称登记、企业投资(任职)资格、住所(经营场所)等准入登记负面清单,并探索经营范围登记负面提示清单,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三是推行“同城通办”“局所通办”服务。在先行先试基础上,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城通办”,合伙企业、内资有限公司“局所通办”登记服务,允许不受管辖区域限制,就近到同一登记机关各登记窗口办理常规登记事务。同时积极探索银行网点免费代办工商登记服务,畅通了群众创业办照渠道。四是促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向各地下放冠省名企业名称核准权限,逐步开放省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在武汉等地开通企业名称网上登记平台,提高了企业名称登记效率。五是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改革。总结部分县市试点经验,在全省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委托登记,建立“县(市、区)局受理、远程核准、就近发照”的服务模式。去年10月,完成了外商投资企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改革,优化了外商投资准入环境。今年,我们还将制定完善工商登记各类负面清单,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建立工商登记“一次办好”制度,推广银行网点免费代办工商登记服务。

  三、以信用监管为核心,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宽进严管、放管结合要求,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一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总召集人的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建立政府主导、工商主抓、部门协同的事中事后监管格局。贯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建立“双告知一承诺”制度,强化了部门协同监管。二是推进“一张网”建设。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建设,开发应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去年10月第一批通过国家工商总局“一张网”建设检查验收。制定实施企业信用信息归集目录、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运用管理办法,在全省推广应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涉企信息交换共享和统一归集公示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174个政府部门共享信息4353.2万条,信息公示系统访问量达到1.92亿次。三是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全面开展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制定了失信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指导意见,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与省商务、旅游等部门签订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协议,上线运行失信被执行人共享系统,与税务部门开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示,着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失信联合惩戒。目前,全省系统共约束限制失信被执行人1938名,公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1403件,一批企业因违法失信受到信用约束。四是开展“双随机”抽查。制定了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双随机”抽查办法,开发建成全省系统“双随机”抽查平台、市场主体名录库,指导各地分级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单库,编制“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五是探索大数据监管。开发建成全国首个工商大数据平台,加强市场监管风险监测分析,提高了市场监管“互联网+”水平。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为契机,出台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监管目录,加快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和失信联合惩戒,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以更加有效的“管”促进更大力度的“放”。

  通过“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新动能。全省新登记企业等市场主体每年增长20%以上,2016年日均新生企业849户,比上年增加156户。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415.23万户,注册资本总额67963.04亿元;每万人市场主体数达到709户,比上年底增长15户、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户。各类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省新增第三产业企业2.97万户,占企业类市场主体总增量的76.33%。大量企业的设立,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保就业作出巨大贡献,1-3月全省私营主体新提供就业岗位43.48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全省私营主体累计吸纳就业达到1567.38万个。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的要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门槛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秩序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