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时间:2017-12-18)

                                                                                                                                叶学平 倪 艳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湖北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湖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商贸合作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逐步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进展迅速、人文交流持续拓展、平台建设更趋完善、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考虑到湖北现阶段外贸增速还不够快,对外投资总量还不够大的特点,湖北需要加强谋划,多策并举,联动发展。

  一、加强政策供给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企业“走出去”重点国别和产业的指引。督促全省各地结合本地区优势,制定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引导、支持省内钢铁、有色等优势产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厂。推动省内生物医药、新能源、光纤通信、船舶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以获取先进技术、成熟品牌、市场渠道为主要目的跨国并购。鼓励、支持企业将境外研发、并购的先进技术在省内规模化生产、应用。发挥我省工程建设在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比较优势,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投资、建设、运营相结合的“走出去”模式,推动技术、标准、服务、品牌、产品的全面开放。

  二是加强省部和省省合作。争取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支持,开通武汉至俄罗斯、中亚旅游专列。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与沿线国家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打造我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线路。深化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和阿拉山口、满洲里等沿边口岸区域合作,推进水水中转、铁海联运、空陆联运等合作项目。

  二、培育跨国企业主体

  一是对企业加强分类指导。鼓励追赶型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合资合作,利用海外技术和人才。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技术装备出口。促进农业、能源、冶金等领域的企业赴海外开发资源。引导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紧跟制造业在境外进行产业链投资。支持省内优势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等企业强强联合,组成海外工程总承包团队,形成规模,树立品牌。推动我省商贸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商品和服务采购体系。支持省内生产企业、专业物流企业联手到海外建设商品分拨中心和售后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旅游业企业国际合作。

  二是建设湖北省“走出去”企业联盟。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依托中介服务机构,筹备“走出去”企业联盟,成立商会组织,整合全省“走出去”资源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鼓励省内率先“走出去”的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方式抱团出海。打造一批配套协作好、产业关联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境外投资集团军。

  三是完善进出口主体培育孵化体系。进一步健全湖北省进出口企业孵化中心、汉口北进出口孵化示范基地等外贸企业孵化平台机制,着手构建市州级进出口企业孵化中心,形成较完备的省市两级进出口主体培育孵化体系,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针对沿线国家市场需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纺织品等国家级外贸出口示范基地。

  三、打造“一带一路”的区域性枢纽

  一是打造中部地区水陆空枢纽口岸。以武汉为重点,打造天河机场、武汉港、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3个区域性枢纽口岸。推动国际航空货运发展,促进友和道通直飞印度、孟加拉货运包机的常态化运营。加快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发挥武汉至上海江海直达航线优势,实现现有航线优化和提速升级。积极培育中欧班列(武汉)运营主体,大力构建货源支撑体系。

  二是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口岸功能。做大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规模,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入驻黄石棋盘洲、宜昌三峡、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力争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尽快获批。支持荆门和仙桃开展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继续做好外国籍客运包机从宜昌航空口岸临时出入境的申报工作。在鄂西北打造以襄阳为中心的铁海联运大平台。

  三是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中游航道通过能力,强化通道支撑。进一步挖掘三峡枢纽通航潜能。进一步完善航运中心服务功能,支持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支持做大做强武汉航交所。大力支持和培育发展船舶交易、物流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与航运企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四、加快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走出去”龙头企业,筹建行业聚集发展的经贸合作区。积极引导省内企业入驻已建成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依托现有在非洲沿海国家农业聚集开发优势,打造我省境外农业开发园区。创新境外经贸区产业模式,推动我省在欧建设科技研发园区。继续推动中古农业产业园、光谷北斗墨西哥卫星导航通信等合作项目。鼓励支持华新水泥在中亚扩大投资,引导我省建材行业及上下游企业配套投资,打造我省在中亚地区建材产业平台。推进福汉木业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国际双向合作,升级现有的木材工贸合作区,并在湖北建设中俄合作示范区。

  二是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对境外投资加强事前真实性审核、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走出去”监管服务体系。探索搭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武汉自贸区打造“欧亚商品交易&产能合作中心”,集展示、加工、销售、清关、物流、仓储、电商为一体。

  三是搭建境外投资企业服务平台。健全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海外投资商会等中介机构为补充,海外华侨社团及国外友好组织携手支持的境外投资企业服务平台。与我省驻沿线国家经商机构、省内外知名涉外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提供跨国经营人才培训、对外投资合作咨询、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

  五、完善服务促进体系

  一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开行湖北分行、进出口银行湖北分行、中信保及亚投行、金砖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合作,与中国—东盟基金、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建立合作机制,拓宽我省企业在沿线国家重大境外经贸合作项目融资渠道。

  二是提高政策资金使用实效。充分发挥中央及省级商务发展促进资金作用,对沿线国家经贸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研究在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中设立“走出去”子基金,重点支持优质境外投资项目。

  三是加强境外风险评估和预警。支持我省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对外投资险等保险产品。加强对重点国别和地区重大风险评估和预警,指导省内境外投资企业健全风险防控制度,加强省级部门联动,引导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四是加强相关研究和统计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智库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湖北“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建立定期信息报送机制。加强专题研究,国别和地区动态研究,不定期出台对策建议报告。建立规范统一的全省“一带一路”项目统计制度,研究建立自贸区信息统计系统,定期收集掌握建设相关信息,为政府决策、督促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分别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