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四位一体”践行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6-12-11)

                                                                                                                                     夏齐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安身立命之本、长盛不衰之基。党员干部应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把握“立场、方法、评价、红线”四个关键点,切实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站稳立场是前提

  群众立场是群众路线的根本依据。群众立场牢固,我们离群众就近;反之,我们离群众就会越来越远。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但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却沉溺于“四风”不能自拔,根本原因在于立场出了问题。因此,解决立场问题仍然是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要清醒认识群众立场具有政治性。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就要代表人民,这是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党员干部党性的根本要求。坚持群众立场,就是坚持政治立场,坚持党性;放弃群众立场就是放弃政治立场,放弃政治选择。可以说,群众立场动摇了,党的政治根基就动摇了。二要清醒认识群众立场具有主导性。共产党员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家庭人情和亲朋好友,难免会产生私心杂念;但共产党员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因为共产党员“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人民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该自觉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在思想上要牢牢以群众观念为主导,时刻注意排除非群众观念等杂质,不断地净化群众观念,真正做到“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决维护人民利益”。三要清醒认识群众立场具有实践性。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懈怠了,立场动摇了,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提醒我们,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是一个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从实践的观点看,群众立场是需要经常性地培养和不断地强化的。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思想洗礼,打牢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但培养群众观念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立场的培养作为终身政治任务来追求,我们党才能获得无穷力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掌握方法是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正确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群众中来,就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秉持“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情况和资料。到群众中去,就要把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基础,把调查研究形成的决策运用到实践中去,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发展。掌握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就掌握了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应当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做群众工作的物质条件和工作手段比过去丰富多了。但是,物质条件改善了,我们离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工作手段更多了,群众工作效果却弱化了。这里面固然有社会转型期群众需求多元多样多变等客观因素,但根本的还是群众工作方法的不适应。这说明,群众工作要积极主动做,更要善于创新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方法自觉。一要把群众真正当主人,坚定方法自觉。现在不少工作群众不理解,实质上是我们没有把群众真正当主人,为民服务变成了为民作主。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群众意愿为取舍、以群众所盼为标准,我们所作的决策、所办的事情,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理解,群众的气才会顺、心才会齐。二要把群众真正当亲人,牢记方法自觉。群众最讲感情,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群众最可畏,不管什么人,惹怒了他们就可能使你垮台。可见群众是不能糊弄的。我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群众,与群众“心贴心”,关注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与群众“面对面”,关注群众忧什么、急什么;与群众“实打实”,关注群众诉什么、求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三要把群众真正当老师,践行方法自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饥饿冷暖、酸甜苦辣感觉最深,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践的经验教训最直接、最原创、也最丰富,对实践的评判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接受真理、接近实践的过程,向群众多学一点,我们的经验就会丰富一点,决策就会科学一点,失误就会少一点,在群众中的口碑就会更好一点。要放下架子,摆正心态,深入群众,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群众评价是关键

  把群众评价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动力,既是工作导向问题,更是群众观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心中自然有杆秤。干工作、谋发展,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固然重要,但仅满足于此,就偏离了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这不仅是工作把握上的错误,更是群众观念的缺失。践行群众路线,要求我们把基层群众的想法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出发点,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看看群众的评价。一要看群众的真实评价,多做实实在在的事。要善于听群众的“话中话”,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要把群众的肯定当作新的起点、把群众的鼓励当作工作的动力、把群众的建议当作努力的方向,少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多办利民惠民的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二要看多数群众的评价,多做群众普遍受益的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不仅要主动办、抓紧办,而且还要办好。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就要缓办甚至不办,千万不能为了博取眼球而失去民心。三要看群众的持久评价,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践行群众路线,要少些浮躁、多些定力,少些追求短期行为的急功近利心态,多些打基础、管长远的意识。不追求一时一事之功,静下心来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以确保群众长远受益的工作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风红线是保证

  践行群众路线,作风是试金石,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党员干部不能口头上讲践行群众路线,却在作风问题上脚踩红线;也不能在集中教育活动期间讲践行群众路线,活动过后在“四风”问题上依然我行我素。谁逾越了作风红线,谁就不是真正坚持群众路线。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当前,对照“三严三实”和好干部“五条标准”,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小,表现的却是党员干部的“官味”、“官像”。它既是阻碍我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道坎”,更是影响我们融入群众的“一堵墙”,最后必然导致我们身心都融入不到群众中去。

  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的要求,自觉褪去让群众讨厌的官气,掀除与群众之间的隔膜,除祛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锤炼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让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作者系中共大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