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

(发布时间:2016-12-11)

                                                                                                                                     别必雄

  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阳发挥战略引擎作用,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起到龙头作用。襄阳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集聚资源、人才和市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壮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

  一、着力把襄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龙头

  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靠实力支撑,我们将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构建支撑平台。一是构建产业支撑平台。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把襄阳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汽车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部地区电商产业基地、云计算产业基地、汽车服务业基地,以及汉江流域商业服务中心。二是构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加快建设襄阳科技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实施国家“海智计划”。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院士专家以及行业、产业的领军人才与襄阳的产业和企业对接,使襄阳成为区域创新的高地。三是构建金融服务的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的力度,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模式,使襄阳真正成为区域金融要素集中的城市,成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四是构建对外开放的平台。加快推进襄阳“无水港”建设,提升通关能力和效率。加快构建襄阳与渝新欧、汉新欧等欧亚大陆桥的对接通道,构建襄阳对外连通的物流大通道。

  (二)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开发,提升城市能级,服务区域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快东津新区建设,把东津新区打造成为支撑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新的功能区。东津目前正在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公共文化中心、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经开工了8个公共场馆,正在建立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产业园区、以“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坚定不移地支持红河谷组群发展,使其成为汉江流域区域合作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推动沿江城镇带建设,提高汉江沿线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功能和承载能力。

  (三)着力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全力支持郑万高铁、西武高铁大通道建设,重塑襄阳在全国的区域铁路交通枢纽功能。加快襄阳机场改扩建,建成一类航空口岸,使其真正成为区域性的门户机场。充分发挥“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全国性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优势,加快推进以国际陆港物流园为核心的“一心四园”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区域物流服务功能。

  (四)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建设“绿色襄阳”为路径,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始终。一是规划生态养育区、生态底线区。对生态养育区,加大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二是强化对汉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环境保护。整体规划建设市域范围内的汉江、小清河、唐白河等河流的生态廊道。三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扎实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动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善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区域性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积极推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五)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建设“文化襄阳”为路径,充分彰显襄阳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重点建设“四城四园四区”,即建设三国文化城、唐城、汉城、襄阳古城;建设米芾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传媒产业园、汽车文化主题产业园和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汉水文化核心区、大荆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鹿门山文化旅游区,把汉水文化旅游区作为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旅游互动,共同打造汉水文化品牌,提升汉水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六)着力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推进汉江新型城镇带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投融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集聚集中集约发展、汉江流域各城市之间产业合作等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增强襄阳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着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必须着眼于、着力于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打好四张牌:

  (一)打好生态牌。汉江流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西结合部重要的生态走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有效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汉江流域各城市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需要从国家层面重新定位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路径,推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二)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牌。汉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汉中盆地、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是著名的“粮仓”,有襄阳和南阳2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10个全国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463.4亿斤,占全国的3.85%,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汉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实施洲滩开发、鄂北水资源配置、大型灌区配套建设、分蓄洪区低标准农田改造等重大农田水利工程,将大大提升汉江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三)打好新型城镇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牌。汉江流域地处我国四大城市群的中心,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增强长江、京广—京哈、陇海—兰新、包昆等国家发展轴的联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合理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打好汉江生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关系牌。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历史上就是一条贯通东西的“黄金水道”,通过建设现代航运体系,实现汉江与长江航运无缝对接,带动陕南、豫西南、鄂西北、鄂中等地区加快发展、融合发展,拓展长江经济带的腹地范围;通过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发挥流域内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三、着力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交流合作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是流域内各城市共建共享的事业,不能自说自话、自拉自唱,需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索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路子,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合力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便捷、互通、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着眼于实现与国家骨干交通网络对接、与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接,以及流域内各城市之间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系统谋划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铁路交通方面,除了加快推进已规划的西武高铁、郑万高铁、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外,应考虑规划建设襄阳至宜昌的城际铁路,打通鄂西北地区与鄂西南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与宜万高铁对接,融入沪汉蓉铁路大通道。航运方面,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将汉江航运体系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规划,作为国家重大工程予以实施,实现汉江航运与长江航运的无缝对接,重塑汉江航运“黄金水道”功能,突破汉江沿线城市物流瓶颈制约,重点是加快推进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及航道标准化建设,科学布局汉江岸线港口,打造以襄阳新港为枢纽,仙桃港、天门港、潜江港等为重要支撑的汉江港口群,建成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的汉江港口体系。

  (二)合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争取国家支持,把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来建设。二是要邀请国家权威专业研究机构,深化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争取国家将汉江中下游地区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范围,建立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偿机制。三是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策划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三)合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融合互补、错位发展。一是合力建设汉江流域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充分发挥流域内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战略,构筑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依托汉十汽车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二是合力建设汉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带。以神农架、武当山、明显陵等三大世界遗产为龙头,以汉江风光带为轴线,推动流域内各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旅游互动,整合流域内汉水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以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为品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增强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三是合力建设汉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充分发挥流域内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农业资源优势,以及鄂西北山区生态资源优势,以襄阳为核心打造“中国有机谷”,以荆门为核心打造“中国农谷”,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绿色无公害食品安全示范区。四是合力建设汉江流域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按照各扬其长、各展优势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服务流域发展、对接全国物流大通道,专业化水平高、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现代物流园区,全面提升汉江流域物流效率。五是合力建设汉江流域循环经济产业带。依托流域内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区域性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整合流域内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四)合力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张牌,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高产农田创建、洲滩整治开发、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低标准农田改造等方面,策划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争取国家给予支持,全面提升汉江流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五)合力推动汉江城镇带建设。以打造“襄十随”城市群为轴线,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目标,科学编制汉江城镇带发展规划,推动汉江沿线各城市功能互补、竞相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江城镇集群,实现与周边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和经济区的融合发展,打通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要积极争取将汉江城镇带建设整体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战略规划,积极争取将汉江城镇带建设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