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红色土地 绿色崛起

(发布时间:2016-12-11)

                                                                                                                                     胡洪春

  黄陂自2012年纳入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来,紧紧围绕“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要求,整合政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加快转型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13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44元,分别增长12.4%和14.2%。森林覆盖率40%,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60%左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6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80%以上。

  一、突出一个目标,完善规划引领发展

  区委、区政府把试验区建设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明确提出了“优化思路、科学发展、全省领先”的目标,并编制完善规划体系。一是编制完成《黄陂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从总体上提出了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配套编制《黄陂区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和《黄陂区老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三个明显”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从2013年开始,每年投入10亿元,启动“八个一”的建设任务,即每个街乡镇建设一个新农村,一条标杆街、一所示范幼儿园、一所小学改(扩)建、一所医院新(扩)建、一所福利院改善、一个特色示范基地,新增1000个劳动力转移。三是配套编制《黄陂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两城、十镇、百村”建设任务。从2013年起,优先启动依托景区、依托产业项目、依托小城镇建设中心村的试点任务。四是编制《木兰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退耕还林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指导产业和项目建设。

  二、突出“两型”理念,培植产业支撑发展

  坚持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理念,引领试验区科学发展。

  一是唱山歌、念水经,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旅游超常规发展。挖掘山水生态资源,建成中部最大的城市生态景群——木兰景群,其中国家4A级景区7个,正在联手开展争创5A景区活动。最大限度放大景区辐射效应,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游,建成特色休闲集镇5个,休闲专业村7个,休闲山庄56个,休闲农舍460家。2013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20.8亿元,近6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吃上旅游饭。二是调结构、转方式,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高效为特点的都市农业,建成林业种苗、绿色茶园、乡村赏花、有机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基地6.7万亩,建成万头以上生猪、10万只以上生态鸡、千头以上杂交肉牛基地12个。一大批产业基地既具生产功能,又具有旅游观光、生态体验功能。三是集约化、高利用,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园区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双倍增”计划,临空经济产业示范园今年投入将达60亿元。周大福、中航、宝钢印铁、北车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通用航空、IBM、翰宇生物、辉创、金至尊等总投资达500亿元的一批项目即将落户。“武汉·黄陂造”的北车、周大福珠宝、激光电视等相继投产。

  三、突出“三大工程”,优化环境提升发展

  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工程。区财政每年单列3亿元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整合扶贫资金、涉农专项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小农水重点区资金和建设、林业、交通、工业、旅游、文化、新农保等专项资金,集中连片推进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汉口北轻轨竣工通车,岱黄公路升等改造后成为新城标杆路,村湾公路、旅游公路实现全区覆盖,完成6000余口塘堰扩改和全区村湾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完成,重点功能区实现雨污分流;武汉机场三期深入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全省最大压气站在陂建成投产;全区89座大中小型水库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二是突出环境保护先行工程。完成滠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山体复绿,重点湖泊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完成150个林业示范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区级财政每年拿出2600万元,用于建立村湾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将全区611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大城管范围,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治庸问责等机制。全区3700名保洁员活跃乡村,户清扫、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运转模式基本形成。三是突出民生保障先行工程。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经,近三年全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项目72个,区中医院、人民医院双双晋升三级医院,全区实现贫困人口、辍学中小学生、城乡危房等三个“基本消除”,社会保障、安全饮水、基本医疗、公共交通、充分就业等五个“基本全覆盖”,居民收入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达到两个“倍增”。

  四、突出“四个集中”,城乡一体集约发展

  树立新型城区和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理念,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管理向社区集中,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路径。一是探索依托景区建设新农村的模式。选择木兰天池和木兰草原两个景区,将景区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捆绑在一起,农民将一部分山场、土地作价入股,人员就近到景区打工或自办“农家乐”经营,解决离乡不离土,就地城镇化、就地安置就业的问题。二是探索依托园区建设新农村的模式。重点依托罗汉工业园,打造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横山中心村,吸引周边农民搬迁入驻,用产业发展的巨大凝聚力和辐射力带动新农村建设。三是探索依托镇区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在长轩岭实施北部枢纽功能镇建设,在蔡家榨实施茶乡古镇建设,在王家河实施木兰水乡建设,在木兰实施国家级优美环境乡镇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增强中心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吸引区域内农民向城镇转移。

  五、突出“五个帮扶”,营造合力共振发展

  一是争取省市专项资金帮扶。2013共争取资金3348万元,实施建设项目72个。特别是市政府组织开展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行动,为老区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被市人大应询领导评价为:“黄陂100分的卷子,做出了120分的答案”。二是开展智力帮扶。选送47名老区贫困子弟免费到市公交集团、市商业服务学院接受高等级技能培训,利用老区现有培训基地,开展了5期老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农民635人,为50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了10万元的闻一多助学金。三是开展企业帮扶。持续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促成192个村与86家企业牵手结对,共同发展,吸纳社会资金1.5亿元。四是开展新老城区结对帮扶。四年来,一批中心城区持续对口参与黄陂“三万”活动和“小康工作队”活动,累计帮扶资金超过5000万元。五是开展部门对口帮扶。两年来,25个市直部门及我区相关部门扶持老区街乡全年的建设项目个数为84个,总投资10.9亿元。形成了“同扛一面旗,共唱一台戏”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