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开启新时代湖北农垦改革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03-24)

  朱汉桥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农垦改革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刚性任务必须结硬账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省战略部署,以农垦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以农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开启新时代农垦改革发展新征程。

  一、狠抓改革发展,湖北农垦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农垦的战略定位,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抓重点、解难点、攻弱点、出亮点,湖北农垦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农垦改革迈出重大步伐。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湖北农垦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启了湖北农垦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农垦改革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两个3年”任务扎实推进,60%的农场已经基本完成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任务或出台改革实施方案,70%的农场完成了土地确权发证基础性工作。七项改革专项试点初见成效,总结提炼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板。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注册成立了80多家农场产业公司和4个区域性农垦集团,垦区市场化经营格局已具雏形。2017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垦改革量化考核评比,湖北农垦排名全国第五,先后两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进行改革经验交流。

  ——发展活力得到明显增强。全年系统生产总值1168.7亿元,增长8.6%;实现利税186.1亿元,增长6%。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垦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470亿元,农垦休闲观光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特色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突破35亿元。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农工稳定增收,垦区人平纯收入1.96万元,连续5年保持了10% 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垦区经济增长速度。扎实推进垦区精准扶贫攻坚,去年共下达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764万元,安排农垦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49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个,17个建档立卡贫困生产队和40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出列。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农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垦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常规种植养殖规模继续调减,名特优农产品产量持续扩大,粮食产量在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高位产量,接近20亿斤。组织13家农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效示范提升、生猪高产高效攻关和农机标准化创建活动,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种养规模超过40万亩。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纳入追溯体系的项目单位达到42家,种植养殖追溯规模达到30万亩和88万头(羽),可追溯产量达到28.6万吨。通过质量追溯这一有力抓手,有效提升了农垦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参加质量追溯的产品销售单价高出同类其它产品10%—15%。全产业链农业稳步推进,良种繁育、“三联”战略、农机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参加武汉农博会,垦区参展的20个农产品荣获农博会金奖产品及特色产品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垦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6家,省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32家,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近1900个,均创历年新高。

  ——海外开发实现新的突破。马拉维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二期)扎实推进,莫桑比克示范中心后七年运营项目平稳运行,比尔盖茨基金三方合作项目(一期)高质量完成,古巴谷物合作行动计划正式确定。申报的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湖北农垦非洲中心建设完成初步选址和政策对接,湖北—加扎友谊农场收回协议顺利签订,澳大利亚龙佑(联丰)公司的股权重组加速推进,肯尼亚除虫菊项目首笔合作资金全部到位,马来西亚农业示范区合作协议成功签订,湖北农垦“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海外开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党和国家对农垦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农垦改革推进不平衡,垦区之间、农场之间、任务项目之间,都存在用力不平衡、效果不充分的问题,在一些重点改革内容上,比如推进区域集团组建、实施农场企业化改造,进度相对滞后;垦区经济产业层次不高、链条不长、效益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干部懒政怠政的现象比较突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要求,凝聚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共识和合力

  第一,从农垦发展的历史方位来看,农垦步入了新时代。垦区经济总量连年稳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体系建设、海外合作开发等不断提档升级,农垦业已存在的规模化特征突出、组织化程度高、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巩固;农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集团化改革方向得以确立,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搭建,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垦区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农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等等。这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取得,表明农垦事业进入了新阶段,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二,从垦区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农垦面临着新挑战。和全国、全省一样,当前垦区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农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垦区民生持续大幅改善,农工群众需求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生活品质转变,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广泛,“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农工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龙头企业发展不充分,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不充分,“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作用发挥不平衡,强农惠农政策在垦地之间落实不平衡,导致我省农垦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成果、国家保障政策向农工福祉的转化。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对我们贯彻新理念、实现新业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农垦承载着新机遇。纵观“大时代”,党的十九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系统部署,为建设新时代美好农垦开辟了光明前景。面对“大环境”,垦区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阶段,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省战略,农垦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加快融合、打造农垦特色小镇、弘扬农垦农耕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承担着引领示范的重大使命。立足“大平台”,随着农垦改革全面深化,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的农垦经营格局将进一步确立,特别是通过组建农垦集团、农场公司,整合资源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大、能力更强,有利于为推进新时代农垦事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三、牢记使命职责,开创新时代湖北农垦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省战略,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强化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任务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全力打赢“两个3年”任务攻坚战。推动农垦改革任务市县尽快出台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妥善解决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资金支持、债务化解等问题。加快土地确权发证进度,力争今年8月底前完成无争议土地的确权发证任务。全面梳理“两个3年”任务推进情况,确保年底任务完成、顺利结账,打赢“两个3年”任务攻坚战。二是全力推进省农垦集团尽早组建。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力争在集团组建方式、治理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凝聚最广泛的共识,推动省农垦集团组建方案尽早通过省政府审议,促成省级层面集团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全力抓好改革专项试点胜利收官。加大指导力度,抓好经验总结,加强对试点任务的考核评估,对国家赋予的7项改革专项试点任务,进行工作任务、考核指标、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的再明确、再对标和再聚焦,确保试点任务按时顺利结账。全面梳理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科学研判,不断完善措施,有效化解风险。结合垦区改革实际,遴选农场开展垦区本级的改革试点任务,推动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四是全力强化农场的经营功能。坚持以推进区域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抓手,推动汉南、荆州、潜江、黄冈、荆门等具备条件的垦区加快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尽快完善集团治理架构和企业制度,早日展开实体运营。在完成农场办社会职能剥离和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场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五是全力督促改革主体责任落实。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强化联合督察,对改革进展较慢、问题较多的垦区开展重点督察,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改革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定期“算账”、定期“结账”、定期“晒账”,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六是全力确保行业管理创新改革同步推进。继续狠抓行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有效促进农垦由“管生产”向“管资本”转变,切实提高整个系统履行行业管理和国资监管职能职责的水平。创新举措和手段,建立包括国有土地在内的农垦国有资产监管平台,确保农垦国资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旗帜鲜明强化农垦行业指导和管理,不断加大政策协调和争取力度,着力推进农垦系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与地方同步实施。

  (二)强化特色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更大进展。一是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以种业、茶叶和水产为先导的优势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张集农场小麦种子基地和龟山茶场茶叶基地的提档升级,探索水产(含水生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新模式,通过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扩大高效生态种养规模,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二是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农业发展。以联丰现代农业集团公司为主体,推进实施“种粮一体化”项目,发展小麦从种子繁育、专业化生产、烘干、收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继续推动办好沙市农场优质稻米全产业发展模式试点,总结经验做法,召开现场推进会。三是积极推进垦区农产品质量提升。以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加新项目,扩大项目覆盖的产品,提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组织开展农垦农产品展示推介专项活动,推动垦区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四是积极推进垦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联丰现代农业集团与龙感湖农场天丰粮油、小港农场鱼米乡、清河农场聚贤庄等企业开展联营兼并洽谈,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五是积极推进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创新。落实农机联盟秘书处专职人员,运转农垦农机信息平台,开展农机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服务;推动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成立农机服务公司,发挥农垦科学院作用,开展以试验示范新产品、新技术为重点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六是积极推进垦区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加快建设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稳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务实稳步推动桐湖国家现代农业公园建设,促进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七是积极推进垦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依托联丰现代农业集团开展农垦系统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加大力度统筹农垦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拓宽垦区农产品流通渠道。

  (三)强化开放意识,坚定不移推进海外合作开发拓展更大空间。一是着力巩固海外开发老基地。抓好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运营,强化农垦对莫桑比克合作开发的支撑作用。抓好湖北—加扎友谊农场收回后续工作,精心组织固定资产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积极实施比尔盖茨基金三方合作项目(二期)。扎实推进马拉维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二期)实施和项目(三期)谋划。稳妥推进澳大利亚项目重组到位和参股沃龙公司成功,规范农牧场运营,保证海外资产保值增值。主动跟踪津巴布韦政局变动,适时调整工作策略和举措,做好津巴布韦农垦基地资产管理和运营准备工作。二是开拓海外开发新空间。积极推动中国—古巴谷物示范区合作项目落地和开工实施,完成湖北农垦马拉维自有基地建设的规划、论证以及有关手续办理工作,及时启动马来西亚基地项目,规范实施肯尼亚除虫菊项目。加快推进莫桑比克农业产业园建设,协调引领省内农场和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做大示范区产业总量。积极争取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两个“10+10”项目落户。紧密跟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寻求把握在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等国的农业合作机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资源,积极开拓进出口贸易新空间。三是搭建海外开发新平台。在做实做强做优湖北联丰海外集团公司的基础上,建立和做实湖北农垦走出去人才、项目、法律信息库和金融合作平台;健全海外开发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引导保险机构参与农垦海外合作开发;积极牵头协调,规范湖北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运转,建立一个更多企业参与、更深层次互动、更好发挥作用的合作平台;以莫桑比克农业产业园和桐湖农场、金水农场为“走出去”试验基地,扎实推进境外农业示范区和国内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建设,做实项目、打造亮点、提升品牌。

  (四)强化工作韧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和尊崇党章,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切实打牢党的建设思想根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各级党员更加自觉地为推进新时代农垦改革发展不懈奋斗。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扎实有效地将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到位、传达到位。三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各级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注重在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生动实践中锻炼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持续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氛围。四是持续改进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回潮。扎实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五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持续聚焦两个责任落实,完善 “责任清单”,不断巩固干净干事、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曾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