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多措并举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8-03-24)

  利川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抢抓战机聚焦深度贫困,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中之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近四年来,全市累计实现12.31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线,7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其中2017年全市实现2.2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销号、2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五个一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市直单位牵头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链建设等八个工作专班,构建了全市脱贫攻坚“1+5+8”指挥系统,形成了职责清晰、条块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将脱贫攻坚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实行“周会商、月调度、季督查”,探索实施“春季攻势、夏季拉练、秋季评估、冬季补短”工作推进和脱贫攻坚市级领导联系指导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调整领导分工,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实行“双月述评”市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工作机制;成立了东西协作扶贫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建立中直定点帮扶、省直“616”部门和黄石对口帮扶、州直结对帮扶我市重点贫困村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按照“一乡一业、一业一策、一业一部门、一业一主体”的要求,绘制产业扶贫“路线图”,制定《利川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试行)》,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项目,形成特色农业基地,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新模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全市统筹整合产业发展基金16855万元,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46万亩、成功续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36个,培育龙头企业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目前已达3795家。其中汪营镇立足本地生态气候优势,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企业、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按照6∶3∶1分配利润,创新推出“香菇贷”等金融产品撬动金融资金,大力推进全镇香菇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在“香菇贷”金融政策撬动下,成功将汪营“香菇小镇”打造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

  三、发挥资源优势,实施旅游扶贫。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示范工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旅游扶贫模式,在柏杨坝镇水井村、毛坝镇夹壁村、汪营镇白泥塘村等3个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基础上新增1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出台支持旅游业和旅游扶贫意见、“分贷统还”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规范发展民宿旅游,实施“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工程,两年共筹措4.6亿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集中打造了18个民宿旅游示范村,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带动1万余农民就业。

  四、破解资金瓶颈,突出金融扶贫。积极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通过设立风险补偿金提供担保、财政进行贴息推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协调8家金融机构参与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196笔89158.2万元,其中贫困户9593户76625.7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3户12532.5万元。不断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模式,在推出“三贷三通”(即“精扶贷”“茶链贷”“旅宿贷”,“茶贷通”“蜂富通”“创业通”)金融微创新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扶贫小额信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贫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旅游企业+贫困户”的“分贷统还”金融扶贫模式,有效降低信贷门槛和风险,助推我市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发放“贫贷企用”贷款资金13530万元、“分贷统还”贷款资金44575万元,可直接给6233户贫困户带来年度分红收益4216.31万元。制定《利川市扶贫再贷款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支持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017年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资金2.1亿元支持20个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涉及15家涉农农业产业化企业、11个贫困村和15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间接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31个、农村致富带头人156人,直接吸纳505户贫困户长期就业、脱贫致富,短期吸纳1263户贫困户临时用工、增加收入。探索实施“金融扶贫+”,实施保险扶贫战略,与人保财险利川支公司签订保险合作协议,出资248.927万元为全市符合条件的35561户贫困对象购买财产人身安全险,为全市贫困群众家庭织起一道“保障网”。

  五、统筹资源配置,凝聚攻坚力量。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建立统筹资金项目库和十大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平台,近三年来共统筹整合财政资金37.36亿元实施精准扶贫。探索连片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新途径,制定《利川市决战深度贫困实施办法》,将省级扶贫开发创新试点——西南片区(忠路、沙溪、文斗、凉雾马前)和建南镇确定为利川市脱贫攻坚深度贫困区,拟从2018年起每年单独列支2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集中攻坚,目前已投入2.9亿元,完成了西南片区利彭线、利沙线、忠路至沙溪连接线、文斗至长顺干线公路建设和该区域49个村189公里村级公路硬化;投入2.47亿元,完成了黄泥坝至沙溪、建南至龙神坳、石朝水至兴隆等10条乡村扶贫重点连接线建设;已实现片区2.21万贫困人口、18个贫困村脱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实施“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行动,组织171家民营企业与14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对共建,谋道镇积极动员引导苏马荡35家开发企业与35个行政村结对帮扶,通过开展“六个一”(建立一个农产品直供基地、成立或扶持一个专业合作社、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安排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结对帮扶一批贫困户)帮扶活动,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步伐,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帮扶、村级发展、农户受益”的脱贫攻坚新局面。

  六、 严格检查督办,确保责任落实。聚焦扶贫政策宣传落实、资金项目监督管理、驻村结对帮扶、贫困对象脱贫验收标准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开展重点工作乡镇、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之间观摩学习、擂台比武排位,在全市范围营造良好的“比学赶超”脱贫攻坚氛围。建立脱贫攻坚常态化督办检查制度,全市抽调人员组建五个督查专班开展督查巡查;出台《利川市购买社会服务强化精准扶贫宣传和监督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宣传与监督;按月开展市乡两级随机抽查剖析,创新采取暗访督查、考核验收、新闻调查、电视问政、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对全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开展督办检查,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清单,限期整改,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2017年全市共完成脱贫攻坚4季度专项督查和通报、电视问政3期、市级月解剖8个村、完成141个贫困村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交叉检查,通过严格的督导制度,全面压实各部门责任担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