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栽下山桐子 孕育新希望

(发布时间:2018-08-11)

冯耿圆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团风县马曹庙镇紫金庄村山桐子种植基地,200亩的山桐子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谁曾想,去年10月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一切的改变,源于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工作队帮村里实现脱贫致富的不懈努力。
  以前的紫金庄村,垃圾随地乱扔,道路泥泞难行,村办场所破旧;村里只见老弱病残,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既无集体产业,又无村级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000多元,是名副其实的负债村、“空心村”。2015年,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工作队来到村里,他们访民情、找对策,引资金、跑项目,抓党建、强班子,与紫金庄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经过几年的帮扶,村里通了新路、修了塘堰、用上了沼气、有了新公厕和垃圾桶,还添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大变样。但是,工作队员心里一直记着一件事,就是村里还没有适合发展的产业,缺乏脱贫的硬支撑。
  “要实现真脱贫、不返贫,就必须坚持产业引导”,按照这一思路,工作队积极探索适合紫金庄发展的扶贫产业。一次偶然机会,在与省林业厅联系工作时,工作队了解到山桐子这种经济作物适应性强、易种易活,果实可以用于压榨食用油、提炼高端护肤品等用途,经济效益高,而且其侧根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适合该村沙质丘陵地形,这让工作队看到了希望。2017年10月,通过省林业厅介绍,工作队组织县林业局、镇党委、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赴恩施州利川市考察山桐子种苗繁育、栽培管理、产业发展模式等相关情况。经过调研分析,村“两委”集体讨论并经村民大会同意,决定将村里的荒山开垦出来发展山桐子种植产业。
  从无到有,开启山林,谈何容易。200多亩的荒山杂草丛生、没有道路,再加上沙土疏松,下雨天经常滑坡。但是大伙心里憋足了一股劲,一定要拔掉穷根。工作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锹一锹地开垦荒山,山上没有路,队员们和村里干部群众在山上挖出土路;没有排水沟渠,队员们和村民合力挖出排水渠。就这样,在荒山上开辟出了紫金庄村山桐子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了合作社。按照“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方式管理经营,在分配收入上采取“613模式”,老百姓以土地、劳力入股占60%,合作社负责协调和管理占10%,市场主体得30%。优先聘请贫困户进行日常管护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我现在在合作社修剪枝丫、清除杂草,每天能挣100元,等挂果有了收益,还可以得到分红,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工作队啊!”贫困户姚天明充满感激地说。
  紫金庄村的山桐子“扶贫经”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2018年1月22日,团风县精准灭荒助推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紫金庄村召开,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紫金庄村种植山桐子成效,并在全县大力推广,目前全县山桐子种植面积已达1.9万亩。
  走在种满山桐子的山间,清风徐来,枝叶摇曳,举目望去,视野开阔,景色宜人。“山桐子再过两年就可以挂果见效,按平均亩产山桐子2500斤,收购价2元每斤计算,每亩可实现收入5000元,再按‘613’比例分成,200亩山桐子可为村级和群众增收7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皮育斌说,“这一棵一棵的山桐子就是我们致富的希望!”■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