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打造“三大品牌”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湖北建设

(发布时间:2016-12-11)

                                                                                                                                     胡和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在推进文明湖北建设的进程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突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三个环节,着力打造“湖北道德群星”、“十星级文明农户”、“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三个品牌,不断放大品牌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了传播、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气场,为“五个湖北”建设打下了良好道德思想基础。

  一、打造“湖北道德群星”品牌,推动全社会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省文明委把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表彰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系列活动,树立了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湖北道德群星”现象。湖北充分发挥“道德群星”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宣传普及和认知认同。

  (一)大力选树典型。一是评选表彰道德模范。2007年以来,全省评选表彰了四届道德模范,共表彰43位湖北省道德模范、22位湖北省道德模范特别奖、市州道德模范500多名、县级道德模范2000多名。涌现出吴天祥、孙东林、杨小玲、谭之平等11位全国道德模范。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成为全国人民的道德标杆。二是评选表彰“湖北好人”。2008年以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省文明办常年开通推荐“湖北好人”专题网页、邮箱、电话,形成了每月省、市、县层层评选表彰身边好人的常态机制和平民英雄常推常新的工作格局。今年5月至7月,我省19人入选“中国好人”,入选人数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二名。以长江大学英雄集体、割肝救子的陈玉蓉、见义勇为的方俊明为代表的湖北好人群体,从感动湖北到感动中国。至目前,湖北已有13人(组)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人数位列全国各省市前列。三是评选表彰最美人物。2013年,湖北评选了最美农民工、最美环卫工人、最美的哥(的姐)、最美护士、最美乡村邮递员、最美警察六大系列,集中表彰了60名最美人物,掀起了各行各业评选表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兵的热潮。四是评选表彰“荆楚楷模”。从今年6月开始,湖北每月发布一次“湖北好人榜”、“湖北英雄榜”、“湖北孝星榜”、“湖北诚信榜”、“湖北先锋榜”月度榜单(每榜2人,共10人),每年全省评选表彰十个“荆楚楷模”。至目前,已发布省级榜单4期,评选表彰40人,每期发布榜单时,省直媒体联动跟进,集中宣传楷模的先进事迹。群众推荐的一大批平民英雄、草根明星,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二)广泛学习宣传典型。全省各地充分利用丰厚的道德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传递典型的精神力量,用先进典型诠释、传播核心价值观。一是做活新闻宣传。各新闻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采写了一大批以平民眼光和欣赏习惯表现的先进典型,讲活榜样的故事,拉近了典型人物与大众的心理、情感、时空距离,提升了典型的传播影响力和社会感召力。如报道武汉东方红食品厂易勤,通过写易勤与10名智障工人的故事和8年坚守诚信经营的故事,写活了这个助残和诚信的典型,经湖北媒体报道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三天进行了集中报道,在全省产生了良好反响,激发了人们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二是创作文艺作品。先后创作上演(映)了话剧《信义兄弟》(孙东林的故事)、大型舞台剧《土家妈妈——罗长姐》、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王争艳的故事)、《我的渡口》(万其珍一家四代“百年义渡”的故事)。通过文艺作品,演活了小人物,引导人们从身边的人、身边事中明确价值取向,生动形象地传播了核心价值观。全省各地依托文联、文化馆、群艺馆组织创作力量,以本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原型,以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创作文艺表演脚本,提供给当地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表演,用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增强典型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多媒体联动。采取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多管齐下进行典型宣传,使典型成为舆论热点、社会焦点和群众关注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省各地还通过微电影、微博等形式,宣传了一大批凡人的善举。《湖北手机报》把吴天祥、刘培、刘洋、方俊明等先进典型的事迹,运用漫画、连环画形式向手机用户进行宣传,使人们通过方便快捷的方式,学习典型的先进事迹。各地、各部门通过组织道德模范巡回报告会、最美人物故事会、“中国梦我的梦”百姓宣讲团、“学先进、见行动”等活动,把评选表彰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广泛参与学习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三)放大典型效应。全省各级各地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变“明星”为“群星”,鼓励扶持以先进典型命名的团队做大做强,把先进典型这个体现价值观的点,变为学习典型、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线、面和网络,形成“选树一个典型、培育一个团队、发展一个群体、影响辐射一个领域、带动促进一个地方风气的好转”的良好局面。目前,有吴天祥小组、谭之平武汉城市圈志愿服务联盟、王争艳工作室、董明工作室、孙东林农民工基金会、杨小玲助残基金会等以全国道德模范命名的团队;有左光满、李广佳、徐本禹志愿服务队等以省市级道德模范命名的一大批团队正在发展壮大。以吴天祥名字命名的“吴天祥小组”,由最初的信访领域迅速向市政、环卫、城建、公安等战线和部门扩展,已经遍布各条战线。全省已有“吴天祥小组”一万多个,10万人参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他们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在全省开展“本禹志愿服务队”创建活动,目前已成立“本禹志愿服务队”1000多个,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四)礼敬关爱先进典型。一是政治上关爱。注重提高先进典型的社会地位,孙东林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以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每逢重大活动和节庆都组织先进典型出席,吴天祥、谭之平、王争艳、刘培、刘洋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多次参加国庆观礼、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活动。二是生活上关照。设立学雷锋基金和道德模范帮扶专项资金,经常性慰问看望先进典型。仅2013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就走访慰问先进典型5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40多万元。积极解决先进典型及其子女上学、看病等突出困难,每年组织一次先进典型集中休养,每两年组织一次先进典型体检。三是工作上关心。有计划组织先进典型参与业务培训,提高先进典型业务能力和创业技能。先后落实刘芳艳、谭之平、伍宗娥、董明等先进典型就业问题,改善先进典型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全社会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二、打造“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品牌,培育农民核心价值观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品牌,发源于湖北省竹山县。2013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十堰市召开全国星级文明户座谈会,推广竹山“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经验。近年来,湖北认真总结完善,把“十星”创建作为培育农民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创评“十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融入到农民生产、生活之中,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

  (一)与时俱进抓“十星”创建。全省各地紧贴农民需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不断丰富“十星”创建内涵,因时、因地调整“十星”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字”基本内容贯穿到勤劳致富星、遵纪守法星、道德风尚星、科教文化星、计划生育星、敬老爱幼星、家庭和睦星、邻里互助星、生态环保星、环境卫生星(各地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调整)等“十颗星”之中,使广大农民在创评“十星”中,明确价值取向,在日常生活、生产和人际交往中自觉践行价值观。

  (二)推进“十星”创建全覆盖。省委先后召开全省“十星”创建现场会、座谈会,实施“十星”创建“百镇千村”示范点建设。结合开展“三万”活动,派出8700多个工作组、5万多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指导、督导开展创建活动,在全省2.6万多个行政村实现了“创星”活动全覆盖。在推进十星创建覆盖的同时,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覆盖面,促进了农民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到人。

  (三)实现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省文明委先后印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操作手册》和《十星评选注意事项和实施细则》7万册,组织十星创评培训,开展不定期的督查,规范十星创评的操作流程。全省各地严格按照“宣传—创建—自评—互评—审定—公示—授牌” 的程序开展创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突出自评、互评环节,使创星、评星的过程变成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变成了引导农民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十星”创建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促进了乡风文明,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也使“三个倡导”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黄石大治市沼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继军说,“通过‘十星’创建这个载体,抓住农民求上进、争荣誉这些心理,让农民自己知道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简单易行,效果很好”。

  三、打造百步亭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百步亭社区是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和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品牌,含金量高。自2003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发文在全国推广百步亭文明社区创建经验以来,百步亭社区不断创新发展文明社区创建,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社区建设、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始终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升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的重要载体,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实现了14万人的安居乐业,实现了社区的文明和谐。多年来,各级各地大力推广百步亭文明社区和社区志愿服务经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感悟、践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一)推进志愿服务网格化。百步亭社区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楼栋,将党支部建在苑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5000多名“两长四员”第一时间了解居民需求,就近就便服务居民,成为社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做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志愿服务。宜昌市将城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扁平化、部门联动化,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宜昌经验”。我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百步亭和宜昌的经验,强力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网格化服务平台对接、融合。目前,全省在社区建立平台19820个,在城市划分19899个网格,选聘培训网格员19935名。全省社区推行网格员就是志愿者的模式,使社区志愿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构建了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社区志愿者走千家门,解万户难,暖众人心,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二)推进志愿服务生活化。大力推广百步亭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经验,在全省社区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情暖荆楚”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突出服务对象。坚持立足社区,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作为服务重点,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组织发动社区群众中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有针对性地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二是突出日常生活。结合社区物业管理,围绕家政服务、代购商品、陪伴洗浴、免费送餐等日常生活服务内容,设计接地气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突出居民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载体,广泛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激发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在全省启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五个一万”活动,组织发动万名医生、万名教师、万名律师、万名文体工作者、万名大学生进社区,贴近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百千万”示范工程,组织各地社区创建百个示范社区、千个示范服务队、万个示范结对户活动,促进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动员了社区居民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三个倡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落实。今年3月,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意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进社区当志愿者,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实现“小梦想”、“小心愿”,解决生活中的“小困难”。至目前,省直机关有200多家单位,8100多名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水果湖地区的省直机关与街道、社区一起,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将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项目进行供需对接,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水果湖地区的党员干部走出家门、走进群众,带头做志愿者,发挥了“小湖带大湖、一湖带千湖”的示范作用。

  (三)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一是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和志愿者招募信息,实现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不仅壮大了志愿服务队伍,还提高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全省已有30多个种类的志愿者,志愿者人数达6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超过200万人,各级各类志愿者服务队超过6000个。二是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组织志愿服务队长集中轮训,提高志愿服务队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从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做起,根据统一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然后根据星级认定,实施嘉许和回馈制度,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推动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