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26)

许甫林

      在2018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健康、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既是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将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省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从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来看,目前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于依赖“一主”。2017年武汉经济规模占全省比重达36.7%,2018年上升到37.7%,在GDP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省会城市首位度位居第一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额、本外币贷款新增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6.2%、56.5%和69.3%;2018年GDP总量排位在我省之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省会城市中,仅有四川省会成都城市首位度与武汉大体相当,山东、江苏省会城市首位度分别只有10.3%和13.8%,广东、浙江、河南省会城市首位度在21%—24%之间。“一城独大”的格局没有改变,省内其他区域发展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争先进位”的重要因素。
  二是“两副”支撑不足。国内发达省份除了有GDP达到万亿级以上的大城市带动以外,都有若干个GDP在五千亿级到万亿级城市的支撑(2017年江苏7个,广东、山东、浙江各3个),而我省GDP在五千亿级到万亿级的城市一个也没有。宜昌、襄阳是最有潜力达到五千亿级的两个城市,但2014年以来经济增速由领跑转为与全省大体相当,GDP总量占全省比重分别从2014年的11.4%、11.4%回落至10.3%、10.9%。
  三是“多极”尚未形成。我省其他14个市州体量与“一主两副”相比,经济层级相差较大,形成明显断层,GDP总量存在2100亿元—4000亿元的“空白区”。而在这个区间,2018年广东有8个市,河南有10个市,江苏全部城市均在2000亿元以上。我省GDP总量低于1500亿元的有咸宁、随州、鄂州等8个市州,占全省市州数量近一半,其GDP总和只占全省GDP的16.3%,平均每个市州仅占2个百分点,多点支撑的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总的来看,与沿海省份大多拥有“双子星”“多子星”相比,湖北仍属于典型的单极核心省份,省内其他市州与省会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有限的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下,如何平衡好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增强省会武汉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几个副中心城市和若干个特色增长极,将是湖北下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攻关方向。
  二、充分发挥好武汉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中,武汉地位特殊、责任特殊、作用特殊,承担着服务大局、支撑大局、带动大局的重要使命,需要提高站位,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定位,创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重大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一芯驱动”,就是发挥好武汉的科教优势,提升武汉产业创新能力。聚焦“芯片”、光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前沿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国之重器”,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推进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强化产业发展和科教资源的紧密结合,推动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提升网络安全关键系统、关键应用及关键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能力,加快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和转型升级,打造武汉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两带支撑”,就是发挥武汉的产业优势,提升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武汉地处“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与“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交汇之处,省里明确发展的“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地环空间信息、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康养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十大重点产业”中,很多重点企业、关键企业集聚在武汉市。要按照“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市场化、法治化的推进原则,积极支持和引导这些重点企业,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两大“发展带”的整合、优化、布局,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三区协同”,就是发挥武汉的发展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武汉是首位城市,市场潜力特别是消费市场潜力大,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较其他地区优势较为明显,通过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大都市区”“城市群”等区域合作模式,深度开展政府间、园区间、企业间的协作,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互联互通,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市场整合与对接,促进中部地区的强大市场加快形成。
  三、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需要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做到上下协同、步调一致,让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可以建立省级协调议事推进机制,成立省实施“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对口成立工作专班,单列工作任务、专项资金等,确保组织领导模式制度化、协调推进机制常态化、日常工作开展经常化。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好区域统筹中的问题,破除行政区划带来的滞阻影响。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全省一盘棋”理念,加强招商引资统筹协调,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建设,对于符合布局优化要求的重大项目,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根据各地的定位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做好政策有效衔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建立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十大重点产业的政策体系,明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布局的政策举措,最大限度优化整合资源、激发潜力活力。
  三是构建合作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探索区域股份合作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指标分享和税收分成”省内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政府间交流,强化园区合作,拓展“飞地经济”模式,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和企业成本优化,形成分工明确、配套联动、一体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四是强化项目支撑。将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落实到项目上来,坚持谋划一批、推介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持续推动产业布局空间化、项目化。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十大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带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产业带,重点沿“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省东、中、西三大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纵深。■
  (作者系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