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全面对标 能快则快

(发布时间:2021-05-21)

                         中共襄阳市委


  按:4月14—17日,省委书记应勇率领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 他指出,要以赴湘赣两省和此次学习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在全省上下大力营造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考察活动振奋了士气、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本期特刊发一组学习体会文章,供参考借鉴。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再次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同时,还学习了自贸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大数据运用、城市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头脑风暴”。襄阳将对标学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挖掘潜力、拓展空间,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见到新成效。
  一、更加坚定区域协同发展的思想自觉。这次考察上海、江苏、浙江,我们清晰看到各地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准定位、合理分工,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他们这些做法与应勇书记讲的,城市群发展关键在于“协同”,要以一体化协同发展破解难题等要求,内涵相通、相互印证。他们的理念之新、机制之活、办法之先进,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都让我们感觉相差太远。襄阳区位交通一直具有比较优势,但资源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能力还不强;先进制造业也有一定基础,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集群化发展程度还不高;高新区、经开区、特色园区及各县(市、区)虽然发展势头较好、连续多年保持进位,但块状经济、农业产业化明显不足,加快区域集聚协同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将带头转思想、转理念、转作风,通过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知压奋进、乘势而上。
  二、全力以赴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沪苏浙这些发达地区,不管是生产生活方式、经济运行组织,还是城市管理模式、社会治理能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部打通信息“孤岛”,所有服务窗口“零拒绝”,日均办事17.3万件,城市运行“一网通管”,真正让群众办事得到了实惠、感受到城市数字化的魅力;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上,我们还停留在建仿古民宿民居、做农家乐、发展农旅的阶段,浙江已经在思考将特色小镇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建成大学生、创业者的聚集地、创业梦想的孵化园;湖州交通先行推进县域经济,每个乡镇15分钟就能上高速,我们县与县之间的高速还是比较欠缺的,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浙江余村、大竹园村等村集体经济平均达1000万元左右,我们的村平均只有三十几万元;还有县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市场主体培育、科创能力提升等。我们将全面对标,不光学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更要学习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能力作风,在高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
  一是加强投资和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功能建设、工业技改、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有效投资,提升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开展项目拉练、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等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工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招引力度,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培育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推动中心城市功能提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枢纽,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外向通道,增强资源要素、商品、服务的流通中转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襄阳自贸片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外贸加快发展、提升质效。坚持科技强市,打造一流的科创生态环境,牢牢抓住平台和人才两大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快襄阳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和高校引进,发挥汉江科联网、华科工研院等平台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市场要素的投入保障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就地转化。
  三是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落实改革创新、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推进县域产业块状发展,促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打响“中国有机谷”品牌,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强链,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数字政府”,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深化“无申请兑现”改革,健全“政策资金直通车”工作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抓好正反面典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当仁不让引领城市群成势见效。扛起“两翼”中心城市责任,谋在长远、干在当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共同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破局成势、快速见效。
  一是完善合作协调机制。建立“襄十随神”城市群党委、政府以及人大、政协方面的专项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协商调度;组织四地发改、经信、商务、文旅、人社、医保等职能部门常态化会商,推动相关合作事项落地;引导群团组织、民间团体、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互动合作,精准对接、落实落细。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快速启动316国道“襄十随”全线一级公路改扩建,联合争取207国道、209国道、240国道、346国道提档升级尽快上马,改造提升302省道(丹江口至老河口)、316省道(丹江口至谷城)、307省道(保康至神农架)、282省道(竹山至神农架)、440省道(枣阳至随县)等,联通相邻乡镇、村组间的县乡村道,畅通交通路网。启动王甫洲船闸改造,打通汉江黄金水道。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联合开展产业链招商,提升各城市本地配套率和近地化配套水平。建立“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基金或投融资平台,探索开办汉江流域投资发展银行,合作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是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选取涉企涉民的高频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区域通办。推动城市群内公交一卡通,探索“襄宜南”“丹河谷”“竹房神保”公交试行。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一卡通,开展旅游营销推介,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共同举办区域性大型节会和体育赛事。
  五是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共同利用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建设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调整通道发运方向,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依托襄阳自贸片区,联合十堰、随州申报湖北自贸试验区(十堰、随州)协同区。
  六是深化生态环境共治。探索流域协同治理,加强“襄十随神”水资源保护;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探索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机制;建立城市群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共享机制,推进联合监管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