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本刊特稿

本刊特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把好风景都变成好光景

(发布时间:2021-05-21)

——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扶贫纪实

本刊记者 刘 海 通讯员 胡光峻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鄂旅投”)“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是鄂旅投的荣耀,是对鄂旅投勇于担当、为民情怀的肯定,也是对鄂旅投发展之路的充分肯定!
重任在肩显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在这场攻坚战中,当然不能缺了它们的身影。国有企业更应该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自觉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和业绩展示时代责任和担当。
  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和幕阜山是我省四大深度连片贫困地区,这里坐拥好山好水,经济发展却滞后、群众生活困苦。如何把“绿水青山”点化成“金山银山”?旅游是实现脱贫的金翅膀!旅游产业可以吸纳大量闲置劳动力就地就业、参与经营,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均衡利益分配、促进增收致富,实现“授人以渔”,促进地区产业兴旺、可持续发展。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是鄂旅投的梦想!扛起脱贫攻坚这份责任,鄂旅投当仁不让、毫不含糊!
  鄂旅投把扶贫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主战场。国家和省的扶贫战略部署到哪里,鄂旅投的项目投资就跟进到哪里。紧盯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和幕阜山四大深度连片贫困地区,在项目投资上优先布局。先后在“四大片区”投资逾30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500多亿元,建成了30个特色旅游产业项目和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以大体量的投资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我省四大贫困片区游客人数增长2.5倍以上, 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 倍以上。
  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恩施,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过去,纵有地缝、天坑、岩柱群同时并存的复合型喀斯特地貌美景,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11年,鄂旅投对武陵山片区进行整体开发,让深藏大山的旅游资源“活”起来,让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的旅游项目提质升级,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建一个景区、护一片生态、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鄂旅投的拼搏,让恩施州年接待游客量达到7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旅游扶贫直接带动35万人就业。
心无旁骛兴一业带百业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发展旅游业,可以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各要素转化成对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拉动,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活跃。
  然而,百业旺的前提是一业兴。只有一业的底盘足够实、牵引足够强,才能切实搭起百业发展的舞台、带动百业前行。因此,做好旅游扶贫的前提是做强景区、做优品牌、做大产业。
  鄂旅投对此认识十分清醒!12年来,鄂旅投始终坚持以文旅产业为主导,加快打造精品项目。坚持以“硬件标准化、服务温馨化、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健化、扶贫长效化”为导向,积极助力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一江两山”三大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武陵山区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沿荆襄古道三国文化黄金走廊、链接大别山和秦巴山的文化精品旅游走廊三大新品牌。
  鄂旅投在恩施大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恩施大峡谷女儿湖康体度假休闲基地等四个项目中,建成了亚洲最长的观光电梯、全国最先进的索道、全国一流的生态停车场,打造了全国最大峡谷实景音乐剧《龙船调》和土家特色风情小镇女儿寨,恩施大峡谷成为湖北旅游继“一江两山”后的第四增长极。
  通过品牌效应,一批能人参与到景区发展、特色民宿、养生度假等项目之中,守着好生态过上了好日子。
  恩施大峡谷营上村村民向少菊身上就发生这样的蜕变:从低保户到农家乐老板,从自己脱贫致富到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十年前,向少菊的老公去世,留下两个小孩、一个老人,家里被定为低保户。恩施大峡谷开发后,她办起了“农家乐”,2017年赚了60多万元,2019年又扩大规模,花了100多万元新盖五层楼房。向绍菊的致富经影响了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在恩施大峡谷景区周边,已有农家乐300余家,带动1067户1820人增收。
  “背篓哥”刘成松曾经靠着低保过日子,随着恩施大峡谷建成5A级景区,他一边帮游客背东西,用自己作的打油诗介绍各个景点,一边推销拐杖等商品,如今盖起300 平方米的小楼房。“景区开发前,家里太穷了。”刘成松说,“现在,每年除了旅游旺季有五六万块的收入,我还种了十几亩地,至少又可以赚个两万块钱。”如今,许多村民依托大峡谷景区做生意,盖了新房,买了汽车。刘成松说,只要勤奋、上进,守着大峡谷这个“金碗碗”,就没有赚不到钱的道理。
  品牌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真正成为了“造血式扶贫”。以恩施大峡谷为代表的旅游扶贫效应,在荆山楚水相继显现。鄂旅投在国家级贫困县长阳县打造清江画廊5A景区,带动发展酒店和旅行社100多家,农家乐近200家,带动当地村民创业就业1万余人。
富民智扶民志展百姓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鄂旅投高度重视增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自我意识,注重传授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推动贫困群众切实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
  多年来,鄂旅投始终坚持景区开发为民。从让利百姓开局,为群众改变命运打好基础。鄂旅投统筹谋划农民房屋征迁、立面改造、土地流转等,依法依规保障农民应得利益。恩施大峡谷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偿20万元,形成了百姓创业脱贫的“第一桶金”。
  富脑袋才能鼓口袋。要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让他们既有“获得感”,更要有“参与感”。在支持咸丰县黄家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时,鄂旅投筹资700万元筑路面,鼓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铺路基,有效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根本之策。鄂旅投组织黄家村学生到武汉高校、科研基地研学,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发奋自强。实施精准助学活动,为恩施大峡谷景区周边建档立卡优秀贫困学子提供资助,每年资助1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鄂旅投始终把解决就业作为焦点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富梦插上翅膀。
  着力搭建就业平台,恩施大峡谷景区投资近2000万元在景区出入口和景区的缓冲区建设202个商铺,收取低廉的租金,引导当地近400人创业;支持642家个体工商户围绕旅游拓宽市场,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接带动260户780人脱贫。公司还坚持将农家餐馆、农民旅馆、农民茶馆纳入公司电商销售体系,让农民依托大景区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更多实用技能。谭桂英,恩施市大峡谷风景管理处前山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土家妹子。15岁因家贫辍学到东莞打工,经过专业培训后在家门口当起了导游,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2020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免费提供演艺培训,村民白天务工务农,夜晚兼职演艺。景区实景演出近200人的群众演员全部是当地百姓。在保证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支持当地群众107人在大峡谷景区内从事(轿夫、背篓)经营。
  鄂旅投的扶贫工作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蔚然成风。
彰显姓党为民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
  鄂旅投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强有力的扶贫组织工作体系,完善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脱贫致富一方,党旗红遍一方”。
  聚非常之力,建立一套强力高效的扶贫工作体系。成立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扶贫工作组织体系。鄂旅投各级党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专题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坚决把扶贫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尽非常之责,锻造一支敢打必胜的扶贫工作队伍。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派精兵强将直接嵌入贫困地区。公司的扶贫干部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战天斗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全面推进“党建+扶贫“工程,项目建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发挥项目工程队、扶贫工作队和导游、讲解员的作用,讲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引导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鄂旅投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