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落细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08)

李新桥

  武穴市版图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农业资源有限。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绿色生态,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切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措施落细落实、开花结果。

  一、坚持市场导向,着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

  紧贴市场优质需求,以增强有效供给为着力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一是调优品质。重点建好沿江滨湖地区10万亩水产品养殖,中部40万亩水稻、双低油菜,北部10万亩生姜、山药和百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等优势农产品基地。以花桥现代农业示范园、梅苑畜牧科技示范园、三江渔业等一批园区为示范引领,建设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结合农产品安全县市创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叫响做大武穴双低油菜、花桥牌大米、绿康再生稻、广济佛手山药、百园生姜等农产品品牌。

  二是调精产品。推动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延展,做大做强福康油脂、万星面业、襄大农牧、金磊粮油、美雅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优做响福康牌双低菜籽油、万星牌佛手山药面、美雅牌武穴酥糖等一批全国、全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品牌,实现知名品牌精深加工产品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值的70%以上。

  三是调新体系。深入拓展农业的生态、观赏、休闲等多种功能,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融合发展,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丰富农业发展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垂钓休闲、苗木花卉、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培育一批宜居宜游的特色镇、特色村。高标准建设仙人湖、武山湖、横岗山、仙姑山等一批农业文化旅游区。

  二、坚持因地制宜,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基础。

  一是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充分利用好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成果,搭建好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并加快与黄冈市和武汉市产权交易平台中心对接,扩大土地经营权流转空间。制定统一的土地流转流程、规范,开展好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服务。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仲裁机构,保障农户收益,减少矛盾纠纷和风险。

  二是制定完善促进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每年为规模化经营提供贷款支持1亿元以上。加快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改革,解决规模经营户仓储用地等瓶颈制约。建立企业帮扶奖励机制,鼓励域内企业安置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就业。整合各项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重点向规模经营户倾斜。探索实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

  三是建设完善农业规模化生产配套设施。捆绑使用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连片农田和养殖区,加大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度,满足规模化生产农机具用电、灌溉排涝、交通运输等各项需要。

  三、坚持综合施策,着力培育适应市场的经营主体

  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一是培育农业生产大户。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种粮能手的作用,用好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对土地流出户给予一定补助,对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流入方在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励土地向种养能人集中,培育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0个。深入推进高标准精养鱼池改造和稻田养虾水田改造,大力发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培育养殖面积过 100亩的水产大户300个以上。推动畜牧养殖标准化小区提档升级,发展万头生猪高标准养殖小区40个以上。

  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引导农业大户、科技人才、农村能人组建种植、养殖、果蔬、苗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植保、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覆盖率80%以上。创建一批全省、全国示范社。

  三是壮大龙头企业。围绕双低油菜、生猪、水产、山药等优势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鼓励政策、落实项目资金等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襄大农牧、福康油脂、金磊粮油、美雅食品等龙头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希尔寨农庄、宋河山庄、怡湖山庄、龙门山庄等一批农旅相融企业创牌晋级。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农业合作社申报驰名商标、“三品”认证。争取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黄冈市级龙头企业35家;创建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地理标志注册商标3个。

  四、坚持创新突破,着力强化适合需求的要素保障

  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增强农村发展动力。

  一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切实满足他们的信贷需求。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探索将新型经营主体的应收账款、农副产品的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厂房大棚、农业政策性补贴、注册商标等纳入抵押质押范围,解决农产品收购环节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保。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实行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大力引进民营金融机构,鼓励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支农业务。

  二是搭建好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平台。加快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产业带、金港电商产业园、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线上交易。完善保元物流、宏达农商城等物流综合体配套设施,做大农产品交易平台。实施快递下乡、物流村村通工程,提升农产品交易水平。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农村农业技术人才成长计划,加强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合作,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培养一批对农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职业化的现代农民。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基层农技人员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向农业合作社选派大学生志愿者、理事长助理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科技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和创业。深入推进农业技术中心改革,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岗位作用,为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稳固的人力和技术保障。■

  (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