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供给侧改革 再塑湖北工业新优势

(发布时间:2016-12-24)

                                                                                                                                    姚 莉

  2015年,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新兴产业亟待壮大,“调结构”“去产能”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在国家步入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湖北应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重塑我省工业竞争新优势,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

  一、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常态下的转型压力,湖北省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逆势进位,全省41大类行业中,36个增加值实现增长,13个保持两位数增长,5个增速超过15%,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规模上看,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333.1亿元,同比增长8.6%,总量位列全国第七位;主营业务收入达42470.2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894家,比上年净增1052家,增长7.1%;利润总额达2233.1亿元,同比增长2.1%,总量位列全国第七位。

  从结构上看,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增势强劲,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快于工业3.9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分别增长10.1%、9.7%、8.6%,结构调整为39.8∶33.2∶27。全年轻工业产值增长10.6%,远高于重工业的5.5%,轻重工业结构调整为37.8∶62.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原材料工业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主要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难以明显提升,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产能落后和过剩的行业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压力。同时,部分高能耗、高排放原材料工业的资源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全球经济缺乏强劲增长动力、国内经济仍处于周期性调整的背景下,投资增速继续放缓,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装备制造业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我省装备制造业则面临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等问题。但随着国家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深入实施,装备制造工业有望回暖。消费品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稳中趋缓。尽管人工成本快速上升、内外部需求低迷,但中央扩内需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抬升,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纺织行业2016年外部因素有望改善,棉价和国际原油持续低位,有助于企业成本维持稳定。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中低位继续徘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放缓,全国产业增速出现明显下滑,这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走弱的大趋势一致。

  当前,世界经济延续低迷态势,我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省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持续加大,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从投资看,2015年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5.58亿元,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达到12.8%,但较上一年增速已有所回落;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过多依赖传统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从产能看,部分产能过剩企业“去产能”任务十分艰巨;从调节机制看,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从企业发展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务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困境亟待解决。另外,行业分化愈加明显。全省工业主要依靠汽车、食品等少数行业拉动,石油加工工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利润总额下滑。计算机、通信和其它高新科技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存在投入不够、高端人才紧缺、品牌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处于“薄弱”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综上来看,我省工业发展虽存在诸多问题,但仍具备继续稳步增长的潜力与后劲,只要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调结构、促转型、重效益,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就能推动湖北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新时期湖北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 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上,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工业回流的趋势。美国政府推出了再工业化的方案,耗巨资建立先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培训高级技工;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将其从一项产业政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世界工业新革命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工业转型已日益迫切,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 4.0,能为人口红利渐失、工业亟待转型的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出路。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从而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它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有利于我省加快传统产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中国制造2025”实质上就是“互联网+制造”,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深,必然产生新的业态,传统制造业将会重新洗牌,生产性服务业有了新的定义与定位,新的产业群体即将出现。新工业革命必将成为湖北新的发展机遇,只有跟上工业发展转型的全球化浪潮,方能使得湖北工业实现脱胎换骨的变革。

  2. 新一轮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随着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加速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我国广大内陆省份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西部各省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争夺产业承接的竞争十分激烈。

  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正确进行产业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纲、“长江经济带”为轴,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构建湖北对外开放新棋局,解决当前湖北工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3. 新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转入工业化后期的重要时期,“十三五”时期也迎来国家众多发展新战略和新政策。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为湖北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目前,我省已初步构建“两圈两带一群”的区域战略格局,汉江流域正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三峡后续扶持”“南水北调生态工程补偿”“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也将为全力打造湖北工业升级版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三、“十三五”时期促进湖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

  1.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必须按照中央经济政策,结合我省实际,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改革措施得到充分落实,以消除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改革切实有效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 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打造核心优势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打造核心优势品牌是增强工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省应准确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优势,重点选择和培育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产品,坚持“扶持一批、带动一批、壮大一批”,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与各高校实验室、研发中心合作,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化联合体,研发新技术,推出新成果。政府应对科研成果予以知识产权保护并给予充分奖励,大力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如技术成果交易会、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等,帮助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技术创新成为优秀品牌的源泉。

  3. 大力促进产业升级,攻坚突破新兴产业

  我省工业发展应跟上新工业革命的步伐,紧扣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时代脉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推进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在制造业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装配与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品牌与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的集成应用;鼓励制造企业由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一体化服务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力度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倍增发展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添加“催化剂”。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行业领域,加快产业集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凭借人才和现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武汉为中心,着力发展超高速光纤、移动互联、光纤光缆、地球空间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技术改造急需的技术、制度瓶颈,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4. 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

  我省应积极把握新一轮国家产业政策动向,加强宏观统筹和协调,大力调整“重化”的产业结构,按照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清过剩产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工艺技术、装备规模、能耗、环保、质量等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确保煤炭行业有序退出,加快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建立“两高一低”企业退出的倒逼机制,引导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企业有序转移退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企业新建项目,积极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僵尸企业,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和环境空间。■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

  本栏目编辑:刘 海